第三十五章 近東戰爭結束(第2/2頁)

“增強實力”和“增強國力”是兩個概念,弗朗茨只是準備增強沙皇政府的實力,而不是增強俄羅斯帝國的國力。

所以這個幫助,就要考驗技巧了。幫沙皇政府完成工業化,自然是不可能的。

就算要幫忙,那也是幫他們完成類似於後世墨西哥模式的工業化。

簡單的來說,就是表面上風光,看起來完成了工業化,實質上就是一個大型組裝廠,核心配件全部進口。

俄國人也不傻,不讓他們看起來強大,又如何讓他們生出窺視次大陸的野心呢?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提醒道:“陛下,我們和英國人的談判也開啟了。如果這個時候傳出交易小亞細亞半島的消息,恐怕又會引起一場風波。”

英國攪屎棍很討厭,但這年頭還真拿他們沒辦法。或許他們不能奈何奧地利,但惡心起人來,那絕對是強項。

別的不說,一旦讓攪屎棍介入進來,這次領土交易就很難順利進行。就算是達成了協議,維也納政府也會增加額外的成本支出。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弗朗茨做出了決定:“直接授權駐俄公使和沙皇政府談判,速度要快,必須要搶在英國人反應過來前達成交易。

除了現金補償外,我們還可以幫俄國人重建海軍。

告訴俄國人,如果交易在一周內達成,我們額外贈送他們五艘戰列艦。

並且,這些軍艦可以不馬上交付,他們在想要的時候通知我們就行了。”

弗朗茨沒準備壓價,從遷移小亞細亞半島上的民眾開始,沙皇政府就知道了維也納政府對這一地區的重視程度。

沙皇政府出售這些地區,本質上就是為了賣出一個好價錢,彌補財政虧空,壓價根本就不可能。

贈送五艘戰列艦,實際上也是變相的加價。故意設置一個時間限制,也是談判策略。

不同之處在於,奧地利前無畏艦馬上就要下水了,這些老式戰列艦即將退役。

五艘落後於時代,即將被淘汰掉的戰列艦,和八艘最先進的戰列艦,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趁雙方的信息不對等,利用大家心裏價位不一樣,誤導俄國人高估這些軍艦的價值,以減少購地成本。

要知道奧地利海軍現在擁有足足36艘戰列艦,天知道上哪裏找這麽多接盤俠。

沒有人接盤,新一輪的海軍軍備競賽爆發後,這些軍艦大都只能拆了賣廢鐵。

……

俄奧領土交易只是近東戰爭結束後的小插曲之一,更多的善後問題,都需要維也納政府去解決。

國際上好辦,奧斯曼足夠招人恨,沒有人替他們奔走呼喊,輿論壓力基本上不存在。

歐洲民眾都在慶祝這一偉大勝利,就算是有人不爽,那也只是一小撮。

麻煩的是戰後重建,當地人遷走了,總得有人過去替補。沒有足夠的人口,戰後重建就是一個笑話。

弗朗茨的辦公桌上已經堆滿了計劃書,什麽移民搬遷計劃、巴格達鐵路計劃、達達尼爾海峽大橋計劃……

看著千頭萬緒的計劃書,一時間弗朗茨腦袋都大了。每天都泡在文件之中,發際線又向後退了幾分,再這麽下去,他就要英年禿頂了。

沒有辦法,皇帝也不好當。不是弗朗茨貪念權勢,只是有些問題他必須要親自過問。

不同時代的人看問題是截然不同的,這個時候看起來很美好的計劃,在未來就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比如說:達達尼爾大橋,如果按照鐵道部的計劃,這座大橋就只是替鐵路服務的,只是增加了一條馬車行道。

短期內是夠用了,等汽車普及後,馬上又要報廢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