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思想才是統一的核心(第2/2頁)

這麽多年下來,被沙皇政府絞死的刺客都超過了四位數,仍然沒有阻擋利益受損者前赴後繼的熱情。

亞歷山大二世時代爆發的刺君案這麽多,能夠查到真兇的卻很少,基本上都是革命黨或者是愛國人士背鍋。

查不出來真兇,實際上也可以進行推測。誰的利益受損了,需要報復?誰最想要亞歷山大二世死?

這兩類人一起抓了慢慢查,總是能夠查出來一些東西。就算是和這次刺殺案沒關系,找到之前刺殺案的真兇,同樣也是不錯的收獲。

息事寧人,那是不存在的。普俄戰爭剛剛才結束,亞歷山大二世正處於如日中天的時候,不拿出一個滿意的結果來,亞歷山德羅維奇可沒辦法給國人交代。

……

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普德談判。柏林政府是真的慌了,原本在領土上寸步不讓的立場,也軟化了下來。

現在雙方爭議的主要交易價格,到了這一步,實際上已經算是塵埃落定。

倫敦,普德談判取得的了突破性進展,阻擋北德意志建立的第一重障礙被掃清了,本傑明首相卻沒有感到高興。

事情進展的太順了,順利的超乎想象,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放下手中的合同草案,本傑明首相:“愛德華爵士,奧地利沒有出手麽?”

外交大臣愛德華:“不,奧地利人出手了。只不過他們這次反應的有些慢,幹涉力度也非常小。

可能他們認為能夠依靠德意志聯邦帝國議會否決掉這次交易,才沒有急著動手。

當然,突如其來的亞歷山大二世遇刺案,也是原因之一。根據使館傳來的情報,維也納政府現在的精力大都集中到了俄羅斯帝國。”

這些理由還是有些站不住腳,精力再怎麽集中,也不可能全部投入過去,分散出來的一絲絲,同樣可以給普德談判增加難度。

等著帝國議會去否決,這太被動了,不像是奧地利的作風。況且,德意志聯邦帝國議會也是可以避開的。

北德意志帝國計劃也是分步走的,普德合並是最後一步。現在才剛剛開始,現在和普魯士王國談判的是漢諾威,可不是德意志聯邦帝國政府。

在德意志聯邦帝國獨特的體制下,邦國有獨立的外交權,包括和其他國家締結條約的權力,漢諾威和普魯士之間的交易不需要帝國議會批準。

第一步領土交易,第二步是漢諾威和普魯士王國結盟,第三步是普漢建立聯合王國,最後一步才是建立北德意志帝國。

實際上普漢合並的時候,普魯士王國就已經進入了德意志聯邦帝國,帝國議會連阻攔的權力都沒有。

造成了既定事實後,再反過來逼迫帝國議會同意,阻力要小得多。

理論上,類似的事情奧地利也可以效仿,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能。

為了生存下去,普魯士王國可以放下身段不要面子,以漢諾威為主建立二元制國家,共同主宰接下來的北德意志帝國,換了奧地利就不行了。

弗朗茨還丟不起這人,奧地利民眾也無法容忍這種事情發生。大國就要有大國的樣子,不能什麽事都幹。

本傑明首相點了點頭:“但願如此吧!讓他們加快談判進度,早點兒造成既定事實,免得再節外生枝。”

疑惑歸疑惑,到了現在這一步,就算是知道前面是個坑,倫敦政府也必須要跳下去。

這個時候退縮,那就為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做貢獻。

人心是最復雜的東西,倫敦政府能夠說服普魯士和漢諾威,就是因為大家不看好奧地利能夠統一德意志地區。

如果這個時候英國人縮了回去,大家的思想觀念就要發生變化了。很多人會認為倫敦政府是怕了奧地利,不敢直接和他們對抗。

這種想法一旦產生,大家就要重新考慮“奧地利有沒有實力統一德意志地區”的問題了。

統一的核心在於思想,如果所有德意志人都認為奧地利有實力統一德意志地區,願意加入到統一的大帝國中,那麽誰也攔不住。

本質上維也納政府不敢邁出這一步的原因,就是擔心沒有來得及整合德意志地區,就遭到了歐洲各國的聯合圍攻。

內部不穩,又遭遇外敵威脅,誰也頂不住。當年拿破侖沒有完成的偉業,弗朗茨不認為自己能夠完成。

要是人人都想著統一,那麽什麽別說了。歐洲各國連幹涉的動力都沒有,因為幹涉也沒用,隨便怎麽拆分人家還是會統一。

現在英國人能夠出手分化,最關鍵的就是大家不認為奧地利有統一德意志地區的實力,甚至有不少人認為統一是死路一條。

即便是各國的親奧派更多,也知道大統一的好處,還是沒人敢踏出這一步。北德意志主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展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