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第2/3頁)

即便是成功了,也會和奧地利結仇,加上東邊的敵人俄羅斯帝國,他們除了抱英國人的大腿,就別無選擇。

失敗了更慘,不是俄奧瓜分掉,就是被奧地利吞了,甚至還有可能被喜劇帝國給吞並了。

現在的普魯士王國,早已不復巔峰時期,沒有了萊茵蘭地區,還有可能丟掉原普魯士公國地區,再被拆分一下就啥也不是了。

威廉一世搖了搖頭:“英國人的計劃,風險太大,還無法保障我們的利益,非到萬不得已不能用。

外交部和法國人接觸的怎麽樣,他們想要什麽,才肯出手?”

狡兔尚且知道三窟,柏林政府自然不只有不列顛一條路,法國人也是備選後路之一。

早在戰爭爆發前,柏林政府就在想辦法改善兩國關系。如果不是英國人拿走的利益太多,留給法國人只剩下了殘羹冷炙,法蘭西也不會中途退出。

當然,柏林政府自身也有責任,外交手段不夠,沒有能夠平衡好英法利益。

外交大臣傑弗理·弗裏德曼回答道:“巴黎政府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他們還在猶豫中。可能和前不久俄國人的外交活動有關,動搖了法國人支持我們的決心。

在很久以前,法國政府內部有人提出和俄國人結盟,以遏制奧地利的擴張。

不過這種呼聲不高,一方面是俄奧關系良好,拉攏俄國人很難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是法國人的傲氣,他們不認為遏制奧地利需要盟友。”

法俄結盟是為了遏制奧地利擴張?這個說法或許普通人會信,但威廉一世絕對不會信。

奧地利已經在歐洲大陸上安分了很多年,對外一副人畜無害的面孔,和大部分國家都保持著良好關系,奧地利威脅論在歐洲大陸還沒有市場。

真要是出現了法俄同盟,第一個被針對的也絕對不是奧地利。

至少在普波聯邦完蛋前是如此,畢竟普俄兩國都打起來了,在弄死他們之前,沙皇政府不可能招惹新的敵人。

威廉一世嚴肅的說道:“無論如何,都必須要阻止法俄結盟,即便是可能也不行。

我們的力量不夠,就把消息捅給英奧兩國,再釋放一些流言引起他們的重視。”

過度敏感,說得就是現在的威廉一世。由不得他不緊張,真要是法俄結盟了,普波聯邦無力回天就算了,就連普魯士王國也保不住。

……

柏林政府急了,俄國人也不好過。亞歷山大二世還沒有為收復華沙高興幾天,新的麻煩又來了。

占領了波蘭地區,不是問題的結束,反而是問題的開始。大股的敵軍沒了,小股的敵人卻遍地都是。

可以說“有波蘭人的地方,就有遊擊隊”。

說他們是“遊擊隊”,實際上也是在侮辱“遊擊隊”。本質上這些大大小小的武裝,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主要是戰敗後的潰兵,加上四處流竄的難民組成。不僅沒有政治綱領,就連作戰目標、方向都沒有,反正就是一個“亂”。

這裏面的大部分武裝,都不是為了抗擊俄國人而建立的,更多的還是為了求活。

普俄戰爭產生了大量的難民,柏林政府把這些難民安置在了華沙地區,除了極少數重新找到工作外,剩下的都要靠政府救濟糧為生。

毛奇在撤退的時候,為了搶時間,連傷員都丟在了華沙,更不用說帶上這些難民。

華沙會戰結束前,守軍見大勢已去,主動搗毀了糧食物資。沒有獲得足夠的繳獲,俄國人手中物資不足,自然不可能再拿出糧食救濟難民。

肚子騙不了人,為了生存下來,災難很快就發生了。人性醜惡開始暴露出來,城市的混亂被俄軍鎮壓了下來,城外就暫時顧不上了。

這一耽擱,問題就變得了嚴重了起來。現在的波蘭地區,流寇、遊擊隊、山賊、土匪遍地都是。

沒得說,伊萬諾夫元帥第一時間下令剿滅。這些人都是地頭蛇,根本就不和他們硬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經過一番鬥智鬥勇後,現在俄軍手中只控制了幾座主要城市,其它的地區都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武裝在割據。

聖彼得堡,亞歷山大二世厲聲質問道:“這都怎麽回事,為什麽這麽久了,波蘭地區還沒有穩定下來?

敵人的主力都殲滅了,現在居然還奈何不了一群亂民,難道軍隊在溫柔鄉裏待久了,都忘了該怎麽打仗?”

俄軍的軍紀一直都不咋地,伊萬諾夫元帥也只能約束戰時的軍紀,戰後還是該怎麽放縱就怎麽放縱。

收復華沙過後,自然也不會例外,俄軍士兵們好好的放縱了一回。

今時不同往日,世界上還有報紙這個東西。俄軍在華沙地區的暴行,自然被熱心的正義人士揭露了出來,沙皇政府的聲譽也變得更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