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肉在鍋裏(第2/3頁)

殖民大臣斯蒂芬:“我們正在組織移民,經過殖民政府的努力,目前已經說服十幾支殖民團隊移民巴拿馬地區。

這些民間武裝力量,將成為前期對抗哥倫比亞政府軍的主力,幫助巴拿馬政府度過最艱難的歲月。”

弗朗茨點了點頭,這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卻是眼下最適合奧地利的選擇。

有“移民”這塊遮羞布,總比直接上雇傭兵的強。

不管怎麽說,只要這些“武裝移民”拿到了巴拿馬地區的戶籍,就是巴拿馬地區民眾和哥倫比亞政府間的矛盾。

當然凡事都有利有弊,民間殖民團隊也是需要回報的。現在靠他們賣命,未來巴拿馬地區的利益就要分他們一大份。

類似的事情,在奧地利殖民進程中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殖民部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

正是依靠大大小小的民間武裝團隊,奧地利才能夠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裏,建立起了龐大的殖民帝國。

這方面弗朗茨還是很大方的,讓野心家跑到海外去搶地盤,總比留在國內搶地盤的強,殖民地上大大小小的封地貴族,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現在的實際情況,比弗朗茨預想中還要好上一些。封地貴族雖多,卻沒有稱王稱霸的,更沒有鬧獨立的。

這就夠了,要知道在預想之中,他還做好了等諸侯做大,就允許他們建立邦國的思想準備。

事實證明他想多了,歐洲流行的是血統論,沒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說法,就算是想要當國王、皇帝,也要先看民眾支不支持。

貴族們的開擴性也沒有他想象中那麽厲害,再拿到封地過後,一個個就開啟了種田之路,並沒有一路開疆擴土、建國稱王。

當然,沒錢、沒人也是制約野心的最重要因素。

開疆擴土可是很費錢的,殖民地經營前期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家底再厚實也經不起戰爭折騰,兜裏的錢消耗完了,想不停下來種田都不行。

沒人就更不用說了,再大的貴族能夠動員的移民都有限。頂多也就那麽十幾二十萬,就這麽點兒人口,還不老老實實的種地,稱王、稱霸完全是活膩了的表現。

傻子或許存在,但是能夠打下一片基業的貴族,絕對不是傻子。沒有足夠的實力,拿什麽和中央政府講條件?

“巴拿馬問題,就按照你們的計劃進行。除了現役軍人不能出現在戰場上外的底線要遵守外,其他的殖民部根據實際情況安排。

外交部盡快和哥倫比亞政府進行談判,爭取早日達成賠償協議,然後將俘虜移交給巴拿馬地方政府,剩下的問題就讓他們和獨立組織慢慢鬧吧!”

底線必須要遵守,這是遊戲規則。不光是顧及國際影響,更重要的還是保護自身的利益。

現在的國際政治遊戲規則本身就是英法奧三國牽頭建立的,建立的宗旨就是為了維護三國利益,盲目掀翻了棋盤,奧地利的損失只會更大。

別的不說,光殖民地的維護成本就會大幅度增加,某些偏遠的殖民地甚至還會易主。

選擇盡快處理,實際上也是為了平息輿論風波。現在的輿論對維也納政府非常不利,繼續拖下去只會更加糟糕。

支付“賠償”金,只是為了讓哥倫比亞政府承認這是一起“誤會”。當事人都說是誤會,其他人再嘰嘰歪歪,那就是栽贓陷害了。

引導輿論弗朗茨還是很有經驗的,在這個通訊不變的年代,掌控輿論的就是報紙,想要顛倒黑白太簡單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英國人這個時候挑起輿論攻勢,實際上也是一次神助攻,只要把問題往倫敦政府身上引就對了。

“英國政府栽贓陷害奧地利,故意誇大其詞、扭曲事實真相”,這個說法弗朗茨自己都快要信了,何況是普通民眾呢?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如果英國人不幹預,要說服哥倫比亞政府不難。

可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倫敦政府想要趁機做文章,打擊我們的國際聲譽。

我擔心哥倫比亞政府會提出一個天價賠償金,故意讓我們難堪。”

這種擔心不是多余的,在利益面前人總是容易迷失的,只要英國人一忽悠,哥倫比亞政府提出“天價賠償金”幾乎是必然。

答應了,奧地利就成為了冤大頭;不答應,輿論上又過不去,不符合盡快平息紛爭,悄然無息吞下巴拿馬地區的戰略。

略加思索後,弗朗茨冷笑道:“如果總數談不攏,那我們就主動開個天價。比如說:每個陣亡士兵的撫恤金提高到一千神盾,不過要哥倫比亞政府提供死亡證明。

至於財物損失,我們不用太過計較,可以適當做出讓步。這筆錢要不要給,最後會給誰,現在還無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