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法國人的新計劃

自古以來都是發現問題容易,解決問題難。法國面臨的發展困境,大家都能夠看到,想要擺脫困境仍然是一個難題。

財政大臣艾倫:“陛下,學習奧地利人開發殖民地吧!法蘭西擁有一千多萬平方殖民地,只要開發了出來,國內需要的工業原材料,絕大部分都能夠解決。”

“開發殖民地”這不是第一次提出來了,早在拿破侖三世時代,法國政府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殖民地發展計劃。

為此法國政府還展開了大移民計劃,先後從巴爾幹半島、意大利地區、本土移民上百萬,填充到了北非地區。

移民的湧入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法屬非洲的發展,可惜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不是法國政府不努力,完全是努力也沒用。除了開發部分珍貴礦產外,別的產業都沒有發展起來。

這和奧地利完全不一樣,奧屬非洲能夠發展起來,那是有一幫喜歡種田貴族和民眾,在當地發展起了種植園經濟。

定居的人多了,殖民政府的收入也上去了,基礎設施逐漸變得完善,交通改善過後,周邊的礦產也慢慢開發了出來,形成了良性循環。

法屬非洲就不一樣了,法國人對種田無愛。大家只對金、銀礦這些貴金屬感興趣,農場、種植園這些回報率低的產業,根本就沒人肯投資。

法國人都不願意投資,別的移民就更不用說了。就算是想要建立自己的農場、種植園,也得兜裏有錢啊!

民間資本不肯進入,全靠法國政府投資,自然堅持不了幾年。

當地經濟沒有發展起來,采礦業還是用土著更加便宜。在這種背景下,法國人的殖民地開發計劃很快就破產了。

經濟大臣艾爾莎:“侯爵閣下,重啟殖民地開發計劃,可不是這麽容易。

最大的問題是民眾不願意投資殖民地,就算是投資他們也只對礦產資源感興趣,肯投資其它領域的人太少了。

僅憑政府的力量,想要把殖民地開發出來,需要花費的代價實在是太大。”

財政大臣艾倫:“我們可以加大政府投入,並且出台政策鼓勵民眾前往殖民地發展,只要堅持下去,早晚都會成功的。

無論代價有多大,都必須去做。法蘭西不缺技術,國內的工業發展落後於英奧兩國,主要是我們缺乏足夠廉價的工業原材料。

如果,不能改變工業原材料受制於人的窘迫,我們工業永遠都發展不起來!”

經濟大臣艾爾莎搖了搖頭:“侯爵閣下,這話你應該去和外面的民族主義和理想主義者說,估計他們會支持你。

實際上我們都清楚,國內的貴族、資本家、乃至於普通民眾,他們不會這麽看。

喊幾句口號可以,真要是讓大家拿錢投資殖民地建設,首先回避不了的就是收益問題。

殖民地和殖民地之間也是有差距的,表面上看起來,我們是風光無限的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國;但不得不承認,內裏我們的殖民地英奧兩國相比,價值差距太大了。

閣下不會認為,那茫茫大沙漠也有價值吧?

在刨除這些爛地過後,剩下的領土已經不足三分之一。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土地,受制於地理條件,不具備開發價值。

即便是開發了出來,也未必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至少我們缺口最大的煤炭資源,法屬非洲就沒有。”

這是現實問題,和奧地利一樣法國人絕大部分殖民地也集中在了非洲大陸,並且還大都在沙漠地區。

惡劣的自然條件、氣候環境,成為了制約法屬非洲發展的最大難題。投資和收益不成正比,資本自然會拋棄他們了。

財政大臣艾倫不確定的說:“煤炭資源只是暫時發現的少,不等於法屬非洲就沒有。我們對這些地區開發程度太低了,只要繼續下去總是能夠找到的。

偌大的非洲大陸不可能沒有煤炭資源,耐心一點兒,多派探礦隊出去找,總是會有收獲的。”

說這話的時候艾倫已經沒有了底氣,法蘭西缺煤由來已久,為了解決煤炭資源不足,拿破侖三世時期派出了大量的探礦隊。

不能說完全沒有收獲,煤礦還是發現了不少,可惜儲量太低、開發難度又大,絕大部分煤礦都沒有經濟價值。

要說探礦隊不努力,那也太冤枉人了。本身就沒有,總不能讓他們變出來煤礦來。

陸軍大臣帕特裏斯·麥克馬洪反駁道:“侯爵閣下,這只是理論上存在。實際上礦產資源分布,那是由上帝決定的,並不是土地面積大,就一定會有富礦。

如果想要解決煤炭不足,直接從我們的鄰國想辦法,也好過不希望寄托於不切實際的幻想中。”

帕特裏斯·麥克馬洪是法國政府中鷹派,主張奪取萊茵河以西的領土,和財政大臣艾倫領導的鴿派格格不入。(比利時、萊茵蘭、以及巴登的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