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罷工運動

移民一千萬聽起來很可怕,實質上分攤到五年後,每年也就移民兩百萬。

以奧地利目前的人口基數,按照百分之二的增長率計算,本土每年新增人口也有170多萬,實際上還會更多一些。

沒有任何娛樂活動的年代,民眾們還是熱衷於造人的。加上維也納政府的生育補貼,奧地利的人口增長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本土總人口沒有減少太多,但影響仍然不會小。現在正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當口,新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中,對勞動力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中。

勞動力需求量在增加,數量卻在減少,勞資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人工成本上漲勢在必行。

和傳統行業相比,新興產業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活力。在高速發展期,企業擁有更高的利潤,自然也能支付起更高的工資。

在這種背景下,傳統企業如果不想被市場淘汰,那麽進行技術革新勢在必行。

實際上很多新的生產設備,早就已經出現了,然而一些資本家為了節省成本,就是懶得更換。

這不是弗朗茨憑空猜測,而是有證據的。還有資本家在報紙上抱怨過:

現在機械設備更新換代那麽頻繁,今天換了新的,沒準過幾年又落後了。反正現在的設備還能用,不如等有更好的出現,再一步到位。

長期以來舒適的商業環境,讓資本家變得保守了起來。很多人甚至反對技術進步,因為這增加了不確定性。

最典型的是電力時代了,為了節省成本,還有很多工廠堅持使用煤氣燈。

不是資本家們不知道電燈的優勢,但他們就是不願意出鋪設電力設備的錢。

反正一直用煤氣燈都可以,繼續下去照樣賺錢,何必要自找麻煩呢?

奧地利貧困人口並不在廣大農村,反而集中在城市。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什麽都在漲,唯獨工資不見漲。

從1848年到現在,奧地利的人均收入增長了2.3倍,然而工人的工資僅僅上漲了56%,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工廠的工資,居然沒有發生過變化。

經濟在發展,收入沒有跟上去,淪為貧困人口也就不奇怪了。

現在弗朗茨祭出移民大招,實際上也是逼不得已。如果這種情況不得到改變,早晚有一天會出事的。

……

米蘭,作為倫巴第王國的首都,一直都是意大利地區最繁華的城市。不對,現在應該說是德意志地區最繁華的地區。

地域從來都是人為劃分的,現在奧地利勢大,弗朗茨直接把倫巴第地區劃入了德意志地區。

不管大家習不習慣,所有的官方文件上面,米蘭都是德意志地區的一部分。理論依據是:倫巴第人是德意志民族的一支。

盡管當地的意大利人更多,不過這沒有關系。歷史可以改,文化傳統可以變,民族也可以換。

國際社會都承認了,倫巴第王國就是德意志地區的一部分。和倫巴第一起被劃入德意志地區的還有很多,比如說:隔壁的威尼斯,更遠的匈牙利、奧屬巴爾幹半島……

就連耶路撒冷王國馬上都即將成為德意志地區的一部分,看著現在德意志地區的地圖,可以直接讓歷史學家汗顏。

什麽自然條件、歷史因素,全都是扯淡,真正的劃分依據非常具有時代特色,奧地利大炮的射程範圍內,都是德意志地區,或者說是奧地利地區。

名字而已,隨便叫啥又不影響大家的利益,多聽幾次也就習慣了。

達可兒紡織廠是米蘭地區赫赫有名的大企業,在奧地利眾多紡織廠中,也可以排進前三甲。

旗下包括:繅絲廠、毛紡廠、棉紡廠、印染廠、制衣廠等十幾家工廠,擁有員工13萬余人。

在米蘭地區擁有獨立的工業產業園,往日裏這個時候,工廠中早就已經忙碌了起來,現在卻是詭異的死寂。

了解情況的人都知道,這裏又發生罷工了。

奧地利在普及義務教育,倫巴第王國也沒有例外。得益於從小培養紀律意識,現在的罷工運動要和諧的多。

大家已經清楚的認識到了,機械設備是吃飯的家夥,打砸搶燒那是在砸自己的飯碗。

這不影響大家合法罷工,只要不影響社會公共秩序,罷工仍然是大家的基本權利,不需要任何人批準就可以進行。

米蘭受意大利海洋文化影響嚴重,又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相比奧地利其它地區,這裏新思想要活躍的多,罷工運動也頻繁的多。

當然,這不是達可兒紡織廠罷工的主要因素。和絕大多數傳統企業一樣,鼎盛一時的達可兒紡織廠也逐漸走向了沒落。

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後,達可兒紡織廠沒有把握住機遇,站在了保守派一邊,沒有能夠及時更新設備,在市場競爭中出現了疲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