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

這個世界永遠都是有人得意,有人失意。

倫敦和會的最大輸家,毫無疑問是奧斯曼帝國和波蘭王國,前者丟城失地、民生疲憊,已經半死不活了,後者更是連自主權都搭上了。

拋開細節不提,從總體戰略上來說,英法奧俄普五國都是贏家,各自實現了戰略目的。

俄國人的表現尤為突出,從兩頭拿好處,仿佛當初那個不可一世的俄羅斯帝國又回來了。

不過被認為是最大贏家的亞歷山大二世現在確高興不起來。這次收復失地,大大振奮了軍心士氣,本來是一件好事。

可惜沙皇政府有些受用不起,都是一個字給鬧得——“窮”。仗打完了,論功行賞總是少不了的,撫恤金也必須要給點兒,一毛不拔下一次誰還賣命?

戰爭的破壞力是巨大的,沙皇政府收回的失地,現在也需要投入資金恢復民生,短期內是看不到回報的。

這些都需要錢,看似不起眼,實際上沒有上億盧布還真不夠用。

貸款亞歷山大二世早就不指望了,國際金融機構都被他們玩兒怕了,誰借錢給他們那就是傻子。

聖彼得堡,冬宮

亞歷山大二世不確定的問:“金本位改革,真的能夠幫我們度過財政危機麽?”

目前列強中完成金本位改革的只有英奧兩國,誰都知道金本位有利於穩定幣值,增加貨幣的國際競爭力,可是大家仍然在觀望。

不是不想效仿,問題是黃金儲備不夠怎麽辦?英奧兩國壟斷了全世界75%以上的黃金,讓別的國家很絕望。

俄羅斯帝國算好的了,因為市場購買力低,俄國人對外來工商業制品需求量不大。靠農產品出口創造的外匯抹平開銷後,還處於入超狀態。

不過這種好日子只是持續到普俄戰爭前,因為戰爭的緣故沙皇政府財政惡化,欠下了大量外債,為了還債金銀開始大量外流。

金銀外流導致國內通貨緊縮,政府財政進一步惡化,為了避免危機加劇,沙皇政府被迫宣布破產賴賬。

休養了幾年生息,俄羅斯帝國才緩過來一口氣。通過外交手段,抹掉了大部分債務,又和英國人達成協議,采用糧食抵扣還款,俄羅斯帝國經濟逐步實現了正常化。

不過財政問題仍然是沙皇政府最大的難題,為了改變財政困境,1871年沙皇政府在奧地利的幫助下發行了紙盧布。

這只是試水,首批發行的數量只有5000萬盧布,實施的是金銀復本位制度,沙皇政府的儲備金很足,很快被市場消化掉了。

隨著俄奧關系惡化,沙皇政府金融界傾向於和英國人合作,情況就急轉直下。

沒有奧地利背書,第二批紙盧布發行量又過大,在資本市場上遇冷。為了保住比值,沙皇政府不得不叫停印刷。

英俄兩國有約定,盧布要加入英鎊——黃金體系,接下來沙皇政府就不得不進行金本位改革。

俄羅斯帝國也是世界上主要的金銀生產國,國內的經濟體量又不大,進出口貿易總體上也處於平衡狀態,理論上沙皇政府進行金本位改革沒有任何問題。

這只是理論上的,配上沙皇政府的信譽之後,這種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國際資本根本就不認可,除非和國際貨幣掛鉤,不然單靠沙皇政府無法完成金本位改革。

這又涉及到了貨幣結算問題,無論和英鎊、神盾掛鉤,人家都非常歡迎,條件非常簡單只能使用別人的貨幣結算。

無論是向誰靠攏,俄羅斯帝國都少不了被剪羊毛。亞歷山大二世不在乎被剪羊毛,他更關心幣值改革過後,能夠帶來多少受益,能不能擺脫財政危機。

財政大臣克裏斯坦瓦爾:“陛下,理論上完成了幣值改革後,我們每年可以獲得5200萬~5500萬金盧布的鑄幣稅。

這筆錢還是隨著經濟增長,而不斷增加的。對改善我們的財政情況,會有很大的幫助。”

(備注:1新盧布=0.774克黃金)

五千多萬金盧布,這個數字已經不小了,超過了沙皇政府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要保持鑄幣稅不斷增長,除了經濟增長外,還必須要保證黃金足夠多。

克裏斯坦瓦爾不擔心儲備金問題,俄羅斯帝國每年的黃金產量還是夠做儲備金的。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敢金本位改革。

要知道貨幣改革後,新發行的金盧布就要和英鎊掛鉤,匯率可是浮動變化的,沒有足夠的儲備金可穩不住幣值。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亞歷山大二世做出了決定:“那就開始吧!不過和英國人合作的時候,必須要提高警惕,不要被他們給坑了。”

這一步踏出去,就意味著俄奧兩國在金融上開始割裂,也標志著俄奧同盟結束之日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