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記錄

萊茵蘭地區正在搞大遷徙的時候,倫敦會議也到了關鍵時刻。在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之間,英國人還是選擇了德意志聯邦,比利時則選擇向法國靠攏。

從戰略上來說,比利時親法是必然的結果。歐洲大陸能夠抗衡法蘭西的只有奧地利,英國人影響力雖大,可是到了陸地上話語權就大大降低了。

比利時距離奧地利太遠,距離法蘭西太近,即便是知道法國人有吞並他們的野心,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比利時政府也不得不和法國人保持良好的外交關系。

小國自有小國的生存之道,比利時政府在親法的同時,也和英奧兩國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就是為了利用英奧兩國的力量遏制法國人的野心。

戰略上再正確也沒有用,法國人支持了比利時。那麽為了遏制法國人,奧地利就只能支持德意志聯邦。

三大國分成兩個陣營,在二比一的情況下,萊茵蘭地區自然是落入了德意志聯邦帝國手中。

英奧兩國為德意志聯邦以什麽方式統治萊茵蘭地區,也是操碎了心。為了遏制法國人擴張,最後兩國不得不進行妥協。

折中方案,萊茵蘭地區劃給中央政府直轄,不過不是皇帝直轄而是帝國議會直轄。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加速了德意志聯邦帝國的一體化進程。本來只是制衡皇帝的帝國議會有了實權,議會不再是傳聲筒。

不過這比漢諾威做大,情況要好很多。想要通過談判解決內部問題,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算是拖到下個世紀也不奇怪。

作為既得利益者,各邦國政府不可能輕易放棄手中的權利,帝國議會一直受邦國政府控制,想要反客為主——難!

英奧兩國達成了共識,不等於事情就結束了。說好的拍賣萊茵蘭地區,就必須要進行一次拍賣。

1874年11月11日,在歐洲各國的見證下,歐洲大陸档次最高的大宗土地拍賣會開始了。

普魯士外交大臣傑弗理·弗裏德曼親自充當拍賣員,英法奧三國代表充當公證員,各國公使當觀眾。

為了避免有人亂喊價,參與拍賣的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各自繳納五百萬英鎊的保證金。要是亂喊價最後拿不出來錢,保證金就要被沒收掉。

毫無疑問,要是讓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自己出錢,他們連起拍價都湊不出來。

真正掏錢的還是幕後支持者,英奧兩國貸款給德意志聯邦帝國,法國人貸款給比利時。

這不光是一場政治上的博弈,也是一場資本博弈,財力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當然,雙方都是有底線的。不可能無休止競爭下去,讓普魯士人撿便宜。

傑弗理·弗裏德曼露出一副死人臉,非常不爽的走上了拍賣台:“萊茵蘭地區拍賣會,現在正式開始。

底價1億2000萬英鎊,每次加價不得低於100萬英鎊。如果加價超過自身經濟實力,無力支付保證金直接沒收。拍賣開始,請參與者出價。”

顯然傑弗理·弗裏德曼的心情非常糟糕,不要看底價很高,實際上柏林政府根本就拿不到多少錢。

拍賣所得收入,各國要優先扣除部分債務,剩余的部分才是柏林政府的收入。

普俄戰爭不光打空了俄國財政,同樣也打空了普魯士王國財政,甚至虧空的更加厲害。

即便是歐洲各國贊助了不少,英法又提供了很多低息貸款,戰後柏林政府還是出現了支付不起利息的情況。

不過柏林政府沒有宣布破產賴賬,而是和債主們協商處理的。有了沙皇政府做榜樣,為了讓普魯士人乖乖還債,這次債主們要好說話得多,很多債務都被允許延期支付。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拍賣萊茵蘭地區過後,柏林政府的腰包鼓了起來,自然要先償還掉這部分債務了。

逼迫普魯士王國放棄萊茵蘭地區的不光是英奧兩國,還有幕後的眾多債主。

但凡是了解普魯士財政的人都知道,普魯士王國就是一劣質客戶,他們的債務隨時都可能會變成壞賬。可以說債主們比威廉一世還擔心普魯士王國的財政。

倫敦政府能夠主動跳出來逼迫普魯士出售萊茵蘭地區,英國的金融財團也是出了大力的。巴黎政府沒有出手破壞這次交易,法國財團同樣是居功甚偉的。

上億的貸款沒有人能夠掉以輕心,要是變成了壞賬,英法不知道有多少金融機構會因此被牽連破產。

比利時代表克勞斯·簡森率先舉牌,上面寫著+500,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增加五百萬英鎊。

這麽多國家代表看著,想要玩兒文字遊戲、鉆字眼兒?保證金可是由英法奧三國代管著,如果財大氣粗不把那五百萬英鎊當成一回事,大可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