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多任性(第2/3頁)

相比之下,英奧矛盾、英法矛盾、法奧矛盾都變成了次要矛盾。英法奧能夠結盟,就證明了三國之間的共同利益大過了矛盾。

約翰牛想要的是歐陸平衡,而不是想要歐洲大陸整天打得昏天黑地。

戰爭意味著不確定性,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挑起戰爭,誰也不能保證最後的局勢走向。

萬一局勢失控,打著打著打出了一個巨無霸怎麽辦?拿破侖的前車之鑒可不遠,那位差一點兒就成功了。

現在法奧兩國互相牽制,普俄兩國互相敵對,歐洲大陸恰好處於一個微妙的平衡狀態。

無論哪一個國家發生變故,都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上一次近東戰爭,就用事實告訴了英國人,輕易插手歐陸戰爭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站在英國人的角度上,最好歐洲大陸的局勢就這麽平衡下去。各國發生了矛盾,他們當仲裁者就行了。

……

1874年5月18日,沙皇政府向波蘭王國發出外交照會,責令波蘭政府:在24小時內交出“邊界沖突中的兇手”,並且割讓基輔地區給俄羅斯帝國做賠償。

這樣的條件,顯然不是波蘭政府能夠接受的。東布羅夫斯基首相火冒三丈,卻又無能為力。

俄羅斯帝國的常備軍高達87.6萬,而波蘭王國竭盡全力,常備軍也就那麽13.6萬,雙方的實力差距完全沒有辦法彌補。

華沙,一間只有兩張桌子、四把椅子、一個文件櫃的辦公室,就是東布羅夫斯基首相的辦公地點。

波蘭政府窮,作為政府首腦人物東布羅夫斯基首相以身作則,盡可能的壓縮辦公經費。

從這方面來說,東布羅夫斯基首相做得無可挑剔。可惜一個國家,不是靠節儉就能夠治理好的。

東布羅夫斯基首相:“列強怎麽說,他們會不會幹預俄國人的行動?”

波蘭政府無法接受俄國人的條件,戰爭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東布羅夫斯基首相不得不寄希望於國際幹涉上。

外交大臣瓦·符盧勃列夫斯基:“英國公使答應調停這次沖突,法國公使沒有明確給出答案,可能在等巴黎政府的決議。

普魯士人答應支持我們,他們承諾如果戰爭爆發,會派第一時間出兵支援我們。

奧地利沒有表態,不過因為俄奧同盟的關系,他們最多也就是保持中立,不可能站在我們這邊。

剩下的歐洲各國在觀望局勢,他們會做出什麽選擇,還需要等局勢明朗過後才能夠確定。”

聽了這個結果過後,東布羅夫斯基首相沒有感到半分欣慰。

歐洲各國的反應令他非常寒心,作為替歐洲各國看守俄羅斯帝國的門衛,波蘭王國也是盡心盡力,英法奧三個大國居然沒有一個明確表態支持他們。

看似獲得普魯士王國的支持,實際上這些支持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東布羅夫斯基首相可以肯定,如果威廉一世無法兼任波蘭國王,在這次戰爭中普魯士人必然會劃水。

現在沙皇政府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揍波蘭王國一頓沒有問題,想要滅掉波蘭王國,沙皇政府先要好好考慮一下自己兜裏的錢夠不夠用。

普魯士王國有劃水的動機,一個半死不活的波蘭王國,正好方便他們吞並,可以將反彈降到最低。

東布羅夫斯基首相當機立斷做出了決定:“立即進行全國動員,我們要做好和俄國人決一死戰的準備。”

列強一時半會兒指望不上了,法國人沒空理會他們,奧地利又是俄羅斯帝國的盟友,英國人想想都知道不靠譜。

調停說起來容易,實際上完全是要看俄國人肯不肯買賬。沙皇政府的24小時通牒,已經過去了大半,估計英國人的外交照會還沒到沙皇政府手中,俄軍就已經殺過來了。

波蘭王國唯一的指望是普魯士王國,東布羅夫斯基首相已經做好了暫時妥協的準備。生死存亡面前,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讓步的。

不管怎麽說,波蘭王國體量還有這麽大,普魯士人就算是胃口再好,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吞下去的。

在此之前,他們還要擋住俄國人的第一波兵鋒。要是沒等到普魯士的援兵,波蘭王國就已經戰敗,那就慘了。

總不能指望普魯士幫忙收復失地,將俄國人趕回老家去吧?

不要看上一次戰爭他們贏了,在國力上普魯士依然趕不上俄國人。要是沒有金主資助,普魯士根本就不是俄羅斯帝國的對手。

沙皇政府沒錢,柏林政府實際上也好不了多少。如果某一天聽說柏林政府破產了,不要覺得奇怪,他們一直處於破產的邊緣。

與其說是普魯士王國擊敗了俄國人,不如說是背後金主用錢砸死了沙皇政府。

歐洲各國一起出錢資助,英法慷慨解囊放貸,這樣好事不可能天天有。借的錢也是要還的,這麽多年普波兩國都在為還債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