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真做假時假亦真(第2/3頁)

而上一次近東戰爭就不一樣了,撒丁士兵們根本就不想打仗,然後就是一路劃水。

法國人一看,原來隔壁的鄰居這麽弱,想不產生野心都難啊!後面的事情就不用說了,愛國青年作死給法國人提供了借口。

作為盟友的英國人,象征式的努力過後,背後和法國人談好了交易,就賣掉了撒丁王國。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翻開歷史書隨便找。有了這麽多的教訓,經驗豐富的政客自然會警惕英國人了。

財政大臣卡爾:“會不會是英國人想要和我們做交易呢?我們兩國勢力交叉的地方也不少,大的沖突雖然很少發生,但是小沖突卻隔三岔五來一次。

為了處理這些問題,兩國的外交部都很忙,很多問題還一直懸而未決。這個時候趁機和我們做交易,也是符合英國人利益的。”

打開世界地圖就知道,隨著各大殖民帝國的不斷擴張,大家相互交錯的勢力範圍也多了起來,最近幾年列強之間的沖突明顯增加了。

英法奧三國結盟,實際上也有劃分殖民地勢力範圍的意思。畢竟富爍的地區都瓜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殘羹冷炙不值得大家拼命爭奪。

殖民是需要考慮成本的,大家開辟殖民地也是為了掠奪財富,盲目的搶搶搶,光成本都能拖死任何一個帝國。

發生在南非的“英布戰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贏得戰爭的奧地利,還可以慢慢收回成本;挑起戰爭的英國人,就血本無歸了。

倫敦政府還有苦說不出,為了縮小政治影響,只能盡可能的選擇冷處理,前任政府還因此倒台。

有過教訓之後,在殖民地爭奪中各國都很克制,不是每個地方地下都埋藏著大量的黃金,搞不好打贏了戰爭,最後都收不回來成本。

盯著墻上的地圖,弗朗茨仔細琢磨了一會兒,最後把目光投向了埃塞俄比亞和蘇丹地區。

蘇伊士運河至關重要,然而法奧兩國根本就不讓英國人插手。拿不到蘇伊士運河也就罷了,對運河保持影響力還是需要的。

這種背景下,約翰牛只能打曼德海峽的注意。也門地區被奧地利占了,留給他們就剩下非洲那邊了。

不幸的是非洲大陸已經淪為法奧兩國的獵場,這個時候英國人要為前期的疏忽買單。

為了彌補過失,英國人先後發起了埃塞俄比亞戰爭和英布戰爭,後者已經失敗了,前者只成功了一半。

英軍確實擊敗了埃塞俄比亞,遺憾的是消磨了他們數年時間,埃塞俄比亞仍然處於混亂狀態,反英勢力還在日漸壯大中。

毫無疑問,這背後肯定法奧兩個隊友再給他們扯後腿。要是沒有人支持,埃塞俄比亞的土著早就在他們的刺刀下屈服了。

弗朗茨用手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恰好是整個阿拉伯半島:“外交部和英國人慢慢談,不管他們有什麽目的,只要想要實現,早晚都會暴露出來。

他們不著急,我們也不用著急,一直拖下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好能夠拖到近東戰爭結束。

如果英國人想要利益交換的話,就讓他們放棄整個阿拉伯半島好了,僅僅只是一個科威特,沒有談下去的必要。”

停頓了一下,弗朗茨又在非洲大陸上畫了一個圈,包括埃塞俄比亞、蘇丹、索馬裏的大部分地區。

“這些地區都是我們可以付出的代價,英國人要是想談,就慢慢和他們磨,不要急著達成協議。”

殖民大臣斯蒂芬急忙說道:“陛下,這麽交易我們就虧大發了。阿拉伯半島價值有限,島上經濟還停留在原始時代。

以遊牧部落為主體,一座像樣的城市都沒有。殖民當地的收益,或許連統治當地的成本都不夠。”

虧了麽?這個年代來看,似乎就是如此。要不是沒有價值,也輪不到奧地利下手了。

弗朗茨沒有解釋,這個年代扯石油那就是天方夜譚。內燃機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距離投放市場遙遙無期。

石油最大作用就是加工過後,用來日常照明。很不幸奧地利在大力發展電力產業,日用照明怎麽看也是夕陽產業。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弗朗茨劃一條線:“從耶路撒冷修築一條鐵路,一直延續到了亞丁灣,再沿著阿拉伯半島一路延伸到科威特。你們覺得怎麽樣?”

毫無疑問,弗朗茨這是“不談經濟,只談戰略。”沿著阿拉伯半島修環島鐵路,未來紅海、波斯灣都無法擺脫奧地利的影響。

如果奧斯曼帝國崩潰,還可以趁機把勢力擴張到幼發拉底河流域,奧地利在中東地區的霸權就確定了。

財政大臣卡爾:“陛下,我們必須要考慮到成本,中東地區的經濟並不強,這些投入或許三十年後都收不回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