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2/3頁)

敵人不要命了,仗自然就不好打了。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星期內,俄軍已經創下了擊敗敵軍5.8萬,殲滅敵軍1.2萬,俘虜敵軍836人的戰績。

俘虜這麽少,那都是蘇丹政府宣傳的結果。奧斯曼士兵認為俄軍要斬盡殺絕,自然不會投降了。

抓到的俘虜,基本上都是前面登陸戰役中的戰果。自從阿瓦被屠城的消息傳開過後,奧斯曼士兵就很少再投降了。

敵人選擇了死磕到底,俄軍傷亡人數也就不可避免的上去了。現在俄軍傷亡八千多人,其中還包括戰死的兩千多人,就算是得到了有效救治,最後能夠返回戰場的也不過一半。

伊萬諾夫搖了搖頭:“這些情況我也清楚,可還是不行。飛艇部隊不是我們的軍隊,指揮權在奧地利人手中。

聯軍指揮部還在君士坦丁堡,根本就沒有挪窩的打算。就算是進行協調,我們也得先派人回君士坦丁堡。

這一來一回需要多少時間?每次都這麽來,後面的仗還怎麽打?

我們和奧地利是明確約定的,現在向他們求助一次兩次也就罷了,如果整個戰爭都需要他們幫助,我們才能夠取得勝利,事情就不是那麽簡單了。

國家之間看的是利益,沒有人會一味地付出。我們每一次求助的背後,都需要付出代價,這些都是本該屬於俄羅斯帝國的利益。”

任何事情牽扯到了政治,就變得不在簡單。盟友之間捅刀子的事情,雙方都沒有少幹。

只不過令人尷尬的是,奧地利人做得比較隱晦,明面上根本就抓不到把柄;反倒是沙皇政府幹得事情,很多事都被抓了個正著。

這些明爭暗鬥,下面的人還不清楚,伊萬諾夫已經接觸過了。看在利益的份兒上,這些矛盾沖突,都被雙方共同壓制了下來。

可是隔閡已經埋下了,今天你暗算我,明天我暗算你,幾乎每一次矛盾出現,兩國關系就更遠了一分。

維也納政府拒絕續約,沙皇政府沒有跳出來指責,那就是因為被奧地利抓到的把柄多,打嘴仗不占理。

這些東西不暴露出來,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揭開了蓋子,後面的事情就不好收場了,起碼兩國敵對是少不了的。

高層勾心鬥角,直接坑苦了下面的官兵。要不然的話,就算是飛艇部隊不足,難道維也納政府就不能補充麽?

總不能說,奧地利連一艘飛艇儲備都沒有,就只有前線的那一百二十艘飛艇。

要知道奧地利飛艇部隊可是存在了十來年,這麽長的時間,中途退役的飛艇自然不少,這些飛艇可沒有拆了賣廢鐵,依然被封存了起來。

只要維也納政府願意,隨時可以啟用。反正奧斯曼人沒有防空火力,就算是飛艇性能差了一點兒,用來轟炸敵人問題也不大。

想要改變這種局面也不是不行,只要沙皇政府願意低頭,或者是肯付出一定的代價,就可以達到目的。

很遺憾,這只能是一廂情願。這次近東戰爭,兩國聯手完全是因為利益。既然涉及到了利益,很多問題就沒有辦法妥協了。

些許士兵的傷亡,根本就不被沙皇政府看在眼中,怎麽可能就此讓步呢?

前線戰火依舊在燃燒,俄軍士兵前赴後繼的沖上去和奧斯曼人苦戰,雙方廝殺的昏天黑地。

聖彼得堡也不平靜,自從收到了波蘭重開議會進行國王選舉,沙皇政府就坐不住了。

事實擺在眼前,這次選舉威廉一世連一個強力競爭對手都沒有,獲勝不存在任何懸念。

一旦波蘭和普魯士共君,兩國的聯合勢必會變得更加緊密,甚至還有可能合並成為一個國家。

導致兩國加緊聯合的就是沙皇政府,俄羅斯帝國的存在給兩國統治階級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兩國的有識之士都知道只有聯合起來,他們才有和俄國人的一戰之力。

這不是個人能夠抵擋的,在此之前阻礙這一切發生的是列強幹預。畢竟普俄戰爭過後,俄羅斯帝國有些慘,沙皇政府看起來隨時都有可能崩潰。

英法奧三國不想桌子上增加一個分蛋糕的,就強勢幹涉了波蘭王位選舉,第一時間把威廉一世踢出局。普魯士人也不甘示弱,幹脆推革命黨上台,暗中支持革命黨人阻止王位選舉。

波蘭王位遲遲得不到解決,就是各方共同插手的結果。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誰都沒有想到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後,俄羅斯帝國這麽快就恢復了過來。

或許沒有巔峰時期強大,但也比現在的普魯士、波蘭強大了太多。若是計算綜合國力,俄國人差不多是普魯士+波蘭總和的一倍。

柏林政府這個行動,也是被逼出來的。不兼並波蘭王國,那麽後面的戰爭幾乎是注定要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