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制造恐慌

維也納宮,剛剛收到阿瓦被攻克的好消息,弗朗茨還沒來得及高興,壞消息就接踵而至。

俄國人提供的理由,弗朗茨不關心。“屠城”已經成為了事實,參與者那麽多想要保密太難了,現在需要的是善後。

如果換個時間點,那也無所謂。反正毛熊的名聲又不好,再增加一個“屠夫”的名頭,也不會掉塊肉。

歐洲很少發生屠城事件,類似的事情卻經常幹。表面上看搶劫比屠城文明,實際上很多時候搶劫,造成的後果和屠城差不多。食物都搶光了,讓民眾怎麽活?

19世紀之前,歐洲大陸人口上不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戰爭中伴隨著的搶劫,大量的民眾因為缺乏食物而餓死。

殖民地更不用說,誰也不比誰幹凈多少。只不過殖民帝國掌控著世界話語權,大家假裝沒看見。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阿瓦被屠的消息肯定瞞不住,現在需要立即進行善後。

民間輿論不擔心,民眾不會在意奧斯曼人的死活,最多也就感慨兩句,麻煩的是英國人。要是倫敦政府趁機搞事情,政治上對我們非常不利。”

得,這都直接認定是俄軍屠城了,根本就不相信俄國人的解釋。

弗朗茨也不相信俄國人的解釋,當地民眾激烈反抗他相信是有的,但所有人都那麽跳出來抵抗俄軍入侵,這不是搞笑麽?

奧斯曼帝國可是多民族國家,很多民族都幻想著要獨立。從戰爭爆發到現在,維也納政府都已經和奧斯曼國內的多個民族領袖接觸過了。

希臘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阿拉伯人、庫爾德人等民族都有獨立傾向。

讓他們起來造反,或許大家還會猶豫,可是讓他們為奧斯曼帝國賣命,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阿瓦城內就沒少數民族了?這個說法,恐怕誰都不會信。想要遮掩過去,怎麽也得留下一些人作證吧!

奧斯曼帝國民族矛盾嚴重,正常情況下,找一幫被壓迫的少數民族出來指證並不難,仇恨面前誰在乎真相?

或許很多人都會拍手稱快,說俄國人幹得漂亮。不要說這些被壓迫的民族,就連奧地利國內都會很多人替俄國人叫好。

費利克斯首相:“拿破侖三世剛死,拿破侖四世剛剛繼位,內部矛盾就夠他忙活的了,短時間內法國人沒有精力參合近東戰爭。

巴黎政府只是搖旗呐喊,不采取實際行動的話,倫敦政府實際上也做不了什麽。

普魯士人真忙著吞並波蘭,可不會在乎奧斯曼盟友的死活。或許他們還會慶幸爆發了這件事,幫他們分散了國際注意力。

阿瓦的戰爭,都是俄國人獨自完成的,還牽扯不到我們頭上。只要俄國人咬死不承認,就可以一直拖下去。

這個世界不太平,每時每刻都有新聞發生,先冷處理一段時間,等新的新聞出現,輿論就會顧不上了。”

這個處理方式有些陰損,沙皇政府會承擔全部的壓力。奧地利沒有士兵登陸,想要撇清關系並不難。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弗朗茨做出了決定:“不用著急,把這個選擇權交給沙皇政府好了。

俄軍要麽整肅軍紀,避免類似情況發生;要麽再接再厲一路殺下去,這麽幹反對的雖然多,但支持的人同樣不少。

奧斯曼帝國可是歐洲噩夢,現在能夠徹底根治,想必民眾們不會抵觸。俄國人本來就沒有名聲,再糟糕一些也無妨。”

死道友不死貧道。事情既然是俄軍惹出來的,那麽就該由沙皇政府自己出來善後,弗朗茨可不想替人背鍋。

或許對沙皇政府來說,可能還是一件好事。俄羅斯民眾從來都不怕沙皇對敵人殘暴,阿瓦“屠城”事件還可以分散一下國內民眾的注意力。

不管怎麽說,只要打贏了沙皇政府就可以借助戰爭帶來的威望,把改革造成的反彈壓下去。

……

聖彼得堡,亞歷山大二世臉色陰沉的可怕。關鍵時刻又掉鏈子了,“阿瓦被屠”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善後。

不管怎麽說,人都是俄軍殺的,就算是再抵賴,也擋不住泱泱眾口,這個責任是推不出去的。

只見亞歷山大二世隨手一拋,將手中的文件丟了出去,冷喝一聲:“哼!”轉過身背對眾人,問道:“維也納政府是什麽立場,這次戰爭的外交可是他們負責的?”

沒錯,俄奧兩國也是有分工的。外交這種不擅長的領域,沙皇政府自然不會搶了。

經歷一系列的社會毒打,亞歷山大二世已經清醒的認識到外交不是兒戲,不能夠靠想當然就能夠解決問題。

外交大臣克裏斯·巴沙姆上前一步:“陛下,維也納政府做出了承諾,他們會負責擺平歐洲各國,但是國際輿論他們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