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二次近東戰爭

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乏聰明人。奧地利軍方的計劃,很快獲得了俄國人的認可,雙方在對土作戰問題上達成了協議。

經過了一番激烈爭奪後,聯軍指揮官還是落到了奧地利手中。不是因為奧地利出力大,主要是沙皇政府窮。

“拿人手短,吃人口軟。”俄軍的作戰物資要維也納政府出,在談判中沙皇政府自然底氣不足。

說是聯合作戰,實際上還是各打各的。奧地利負責解決敵人的海軍,並且掩護俄軍登陸,保障海上運輸通道暢通。

到了陸地上,俄國人就可以自由發揮了,打生打死都和奧地利沒有關系。必要的時候,雙方進行配合就行了。

比如說:敵人被調動起來後,突然轉移戰場,進攻新的目標,這就需要奧地利派船。

時光匆匆而過,1874年3月1日,弗朗茨以“復仇”為名,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哈布斯堡王朝再次和奧斯曼帝國開戰了。

同日,沙皇政府也以“奧斯曼帝國幹涉俄國內政,陰謀策劃保加利亞叛亂”為由,向奧斯曼帝國宣戰。

蘇丹政府還沒有給出回復,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第二次近東戰爭全面爆發已成定局,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

弗朗茨以“復仇”為由的宣戰借口,在國際上還是遭到了非議。對比俄國人的戰爭借口,這個借口簡直就像是在湊數。

幸好敵人是奧斯曼帝國這個歐洲公敵,大家議論幾句也就完了。除了個別人外,大多數歐洲民眾還是做起了幸福的吃瓜群眾。

少數幾個替奧斯曼帝國叫屈的,不等維也納政府理會,就有人在報紙開噴了。弗朗茨非常欣賞這種熱心群眾,就是不知道,這是不是報社的托。

新聞總是需要炒作的,都只有一個聲音,報紙怎麽能夠有銷量呢?所以一般情況下,遇到了大新聞,歐洲的報社都喜歡分成兩波,大家一起發財。

……

巴爾幹半島,俄軍正在進行集結。不得不說沙皇政府就是實誠,說好的十五萬人,就是十五萬人,不要說武器裝備,就連軍裝他們都省下了。

看著眼前赤手空拳的十五萬俄軍,阿雷斯特將軍久久無語。不管怎麽說,作為這次聯軍的總司令官,這些問題他還是要解決的。

維也納政府承諾提供十五萬軍隊半年的作戰物資,那就必須要兌現。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阿雷斯特對俄軍將領說道:“伊萬諾夫將軍,武器裝備已經運到了,你們現在就可以派人過去接收。

不過軍裝必須要等等,奧地利沒有俄軍制式的軍裝,目前正在趕制中,你們還需要等等。”

說這話的時候,阿雷斯特內心是崩潰的。趕制個鬼,事先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一出,誰知道沙皇政府連軍裝都省了?

好吧,十五萬人的軍裝也不是一個小數字。按照奧地利的標準,新兵入伍一次性發放三套是標配,遇到換季還必須要再發放三套,訓練中意外損壞還可以更換。

初步估算,給十五萬俄軍發放軍裝,這也要好幾十萬神盾。不是軍裝貴,主要是還有配套裝備如:水壺、軍靴、背包、帳篷……

不要懷疑,看這架勢就知道,除了人之外,俄國人是啥也沒準備。為了省錢,沙皇政府已經顧不上面子了。

阿雷斯特理解俄國人做法,十五萬軍隊空手而來,至少可以獲得價值六七百萬神盾的裝備。

巔峰時期的俄羅斯帝國或許不會在乎,現在這可是沙皇政府差不多一個月的財政收入。和實際利益相比,面子又算得了什麽呢?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句話是一點兒也沒有錯,進入熱武器時代後,戰爭成本也在大幅度增加。

為了這次近東戰爭,維也納政府可是準備了1.5億神盾的戰爭經費。這筆戰爭經費,最多也就支持一年時間。

如果戰爭持續了下去,最後還要繼續加錢。這也是維也納政府不願意打仗的原因,實在是太傷錢了。

聽了阿雷斯特的解釋,俄軍指揮官伊萬洛夫臉色一紅。不穿軍裝這是政府下的命令,目的可不只是為了省這點兒小錢,更多還是為了哭窮。

沙皇政府對籌集到足夠的戰爭經費沒有把握,亞歷山大二世擔心戰爭持續下去,政府財政會吃不消。

從一開始,就準備賴上奧地利。俄奧兩國可是盟友,戰爭打到了一半,沙皇政府突然沒錢了,奧地利能夠怎麽辦?

想要他們繼續為戰爭出力,維也納政府就必須借錢出來。要不然他們就合理的劃水,跟著奧地利蹭最後的勝利果實。

作為具體執行者之一,伊萬諾夫上將的臉皮明顯不夠厚。聽了阿雷斯特的說法,有些不好意思。

“沒有問題司令官閣下,沒有軍裝又不影響作戰,過一段時間補上也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