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沒有底線的操作(第2/3頁)

轟轟烈烈的保加利亞大起義,堅持了兩個多月後,就陷入了低谷,起義軍被迫放棄了城市,轉入山區繼續戰鬥。

俄奧同盟還沒有結束,盡管想要把俄國人驅逐出巴爾幹半島,弗朗茨也沒有支援保加利亞起義軍。

當然,有沒有軍火走私,這就不管他的事了。反正走私軍火商沒有人權,俄國人要是有本事抓住,那就自己處理好了,維也納政府是不會過問的。

維也納宮,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蘇丹政府特使來了。他們想要通過談判,解決兩國之間的紛爭。”

打不贏就談,這是歐洲大陸的習慣。尤其是對大國來說,滅國根本就不現實,要不然拿破侖三世吞並意大利地區,也不會引發軒然大波。

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帝國有得談麽?從家族仇恨來看,自然是沒有談判的必要,雙方都恨不得弄死對方。

從利益上來說,自然是要先談了才知道。弗朗茨不是唯利是圖的主,所以果斷的決定:“不談!”

戰略上需要給奧地利制造一個敵人,除了奧斯曼帝國外還有誰合適?歐洲大陸就是一團亂麻,一旦沖進去,就要被套住了。

揍奧斯曼帝國多好,進攻一個臭名昭著的敵人,可以站在輿論的制高點,還不用擔心被反推。

日薄西山的奧斯曼帝國,就算是開掛完成了現代化改革,還是被奧地利完虐的份兒。這是綜合國力決定的,沒有絲毫彌補的可能。

英法要是肯給奧斯曼帝國輸血,弗朗茨都表示歡迎,這意味著雙方可以糾纏的時間可以更久一些。

最好讓歐洲各國認為奧地利陷入了戰爭泥潭中無法自拔,大家好放心的進行撕逼。免得目光一直盯著維也納,弗朗茨都不敢玩兒小動作。

“派人催一催俄國人,讓他們加快備戰速度,3月份必須要發起這場戰爭。如果實在不行,就讓他們派出士兵就行了,別的我們都可以提供。”

承諾提供的戰略物資,弗朗茨是不會打折扣的。拉著俄國人一起上,主要還是為了分擔國際壓力,順便給普魯士人創造機會。

俄奧兩國不被牽制住精力,柏林政府怎麽可能有膽子對波蘭下手呢?當然,威廉一世肯定不會像拿破侖三世那麽極端,弗朗茨猜測他多半會先繼承波蘭王位。

歐洲有共君的先例,包括瑞典和挪威都是共君,這種事情在大家接受範圍內。先掌控波蘭政府,在慢慢實現吞並計劃,難度就大大降低了。

弗朗茨就用同樣的計劃侵吞了巴伐利亞王國,現在巴伐利亞就剩下一個名頭了,實質上已經是奧地利的一個省。

不光是巴伐利亞王國,就連其它幾個邦國也沒有跑掉。不管承不承認,他們都只相當於一個高度自治區。各方面的利益都和奧地利連在一起,奧地利政府就是神羅中央政府。

這一點原時空,普魯士王國也做到了。只不過因為宗教和法統的緣故,導致柏林政府對南德意志地區控制力不足,巴伐利亞還自成體系。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估計拿破侖三世也不會直接吞並意大利,而是采取共君制度。很遺憾,這一套在意大利地區玩兒不轉。

誰知道意大利皇帝是什麽?都不存在的東西,因為現實需要而制造出來的皇位,怎麽可能獲得認同呢?

沒有法理依據,共君制度肯定玩兒不轉。拿破侖三世硬著頭皮上,也就不難理解了。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俄國人的問題不大,就算是沒有準備好,也可以讓沙皇政府先宣戰。

只不過挑起戰爭還是需要一個理由,俄國人提議用奧斯曼帝國支持保加利亞叛亂為由,或者是用驅逐異教徒,舉起聖戰的旗幟。”

“聖戰”這玩意一出來,弗朗茨整個人都不好了。明明只是世俗戰爭,何必要扯上宗教的大旗呢?

雖然能夠鼓舞士氣,但是不容易控制節奏啊!萬一前線的軍隊士氣爆棚,一口氣就要幹死奧斯曼帝國,怎麽叫得了停?

總不能指望法國人再和奧斯曼帝國重組“瀆聖同盟”,以挽救日薄西山的奧斯曼。

“不行,宗教戰爭絕對不能打,俄國人用什麽做借口隨便,我們就用復仇當理由。”

遙想當年奧斯曼人圍攻維也納,差點兒端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老巢,此等血仇怎能不報呢?

不對,貌似1683年那次戰鬥,還是大波波充當的救世主,把這宣揚出來似乎不怎麽好。

奧波兩國還有領土糾紛沒有解決,雙方的恩怨情仇足以拍十部電視劇,談奧波友誼似乎太早了。

想到了這裏,後面的話弗朗茨就不說了,幹脆讓政府自己補充好了。反正兩國的仇恨持續了幾百年,翻翻歷史書借口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