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2/3頁)

一水相隔的法蘭西就不一樣了,英國人要直面這一份兒壓力,倫敦政府從來都是抱有最大的警惕心。

“那就嘗試一下吧,法奧聯合對我們的威脅太大,必須要拆散他們。奧地利政府中反對大法蘭西帝國的人也不少,這些人都可以利用起來。”

做出了這個決定,本傑明首相松了一口氣。盡管皇家海軍一直都信誓旦旦的保證,能夠保衛不列顛的安全,同時對上兩個大國,他還是感覺到了壓力。

他也算是倒黴蛋了,翻開英國外交史,這應該算是他們最受孤立的時代。

經過先輩們孜孜不倦的努力,交了昂貴學費的歐洲各國,現在都不是那麽好忽悠了。

見到法奧兩國有聯盟的傾向,大家紛紛選擇了明哲保身。反對大法蘭西帝國建立沒錯,不過他們都停留在嘴上說說,實際行動依然處於觀望狀態。

這讓本傑明首相非常苦惱,反法同盟變得名存實亡,暗中搗鼓的反奧同盟更不用說,他們不敢這個時候提出來。

萬一刺激一下,法奧兩國幹脆撕下了最後偽裝,正大光明的瓜分歐洲,那就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法奧兩國為了歐陸霸權必有一戰,這個概念還是他的前任約翰·羅素首相提出來的,為了離間兩國關系,他們還宣揚了出去。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快,法奧兩國會為歐陸霸權爆發矛盾,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是這個矛盾什麽時候爆發就很難說了。

比如說:現在法奧兩國就有另一種流傳更廣的思想,那就是就先清場,免得讓人漁翁得利。

這就苦逼了,雙方都有意克制矛盾,要先幹掉漁翁再決戰,這就讓他們這個漁翁情為難了。

處理了一個難題,又一舊的難題浮出水面。殖民大臣路易斯開口說道:“諸位,南非戰場局勢吃緊,求援電報大家都看到了。

如果大家還不想失去好望角,那麽就盡快派出援兵吧!前線的傷亡非常大,我們要是反應慢了,沒準他們就直接向敵人投降了。”

用投降做要挾,逼迫政府派出援兵。這可不是什麽妙計,現在倫敦政府的確會做出妥協,但是未來也會秋後算賬。

毫無疑問,這不是德爾福總督的手筆。作為一名政客,他是不會把自己搭進去的。

不過還是有人不怕倫敦政府,民間殖民公司就不怕。他們也是南非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又不混政壇,還是有後台的,根本就不在乎得罪內閣。

不光是殖民公司,殖民政府中的中下層官僚們也不在乎倫敦政府。他們不是軍人沒有守土之責,就算是戰後追責,也追不到他們這些小蝦米身上。

這不威脅的電報,就出現在了倫敦政府中。要是援軍遲遲無法到位,看不到獲勝的希望,這些人還真有可能為了保命而投降。

氣氛陷入了尷尬中,最近一段時間開普敦總督府上報的傷亡數據,大家都是看過的。

如果是普通人看到了,那就是一組數據。平均下來每天七八百人的傷亡,加上十倍以上的輝煌戰果,這點兒損失完全不值得一提。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他們這些人多少還是了解一點兒軍事常識的,非常清楚這麽下去的後果。

要知道現在發起進攻的都是敵人手中的炮灰部隊,那是要多少有多少,損失再慘重敵人都不會心疼。

這種情況,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最佳的選擇是發動反攻,和敵人進行決戰,不然這麽耗下去他們就吃虧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德爾福總督都和對手交手了十幾次,均以失敗告終,所有的雄心壯志都被消磨掉了,根本就不敢出城決戰。

倫敦政府也不敢下這個命令,大家都怕擔責任。盡管開普敦的英軍數量不少,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可惜大家都沒有一戰的勇氣。

德爾福總督期望倫敦政府派出更多的軍隊,以絕對的實力直接輾壓過去,而倫敦政府則是無兵可派。

英國陸軍就那麽一點兒,要是今天把部隊全部派了出去,明天愛爾蘭就會爆發獨立起義。對愛爾蘭民眾的獨立欲望,倫敦政府是一清二楚的。

陸軍要擴軍,海軍首先就不答應。擴軍容易,裁軍難。

一旦陸軍規模擴大,再想要壓縮規模,就不是那麽簡單了。那怕是用手指頭想,大家也知道陸軍會有足夠的借口,將編制保留下來。

在坐都清楚,南非局勢雖然危機,卻沒有到馬上就要失守的地步。不列顛還有那麽多軍隊在,只要內部不出問題,敵人一時半會兒是攻克不了開普敦的。

局勢危機的背後,陸軍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這也是一個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