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夜深人靜的時候(第2/3頁)

如果可以從其它地區獲得補償,法奧兩國在這個問題上妥協的可能性非常大。

比利時、荷蘭、瑞士三個小國,都有可能成為法奧妥協下的犧牲品,在利益面前沒什麽是不能談的。

這不是倫敦政府想要看到的,法奧兩國已經很強大了,已經威脅到了不列顛的安全。要是讓他們再壯大下去,就真的無法限制了。

挑起法奧兩國戰爭,讓他們兩敗俱傷。這種計劃倫敦政府已經有不下一百種方案,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卻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現在法奧兩國相互牽制,歐洲大陸總體上還能夠保持平衡。一旦爆發戰爭,平衡就被打破了。

要是最後沒有兩敗俱傷,雙方在短時間內分出了勝負,歐洲就一家獨大了。

再來一次反法戰爭,或者是反奧戰爭?除了異想天開的嘴炮黨,其他人都不抱有希望。

俄羅斯帝國和普魯士+波蘭是徹底對上了,仇恨的力量讓他們無法聯合到一起,剩下的國家加起來恐怕力量都不夠。

到時候不列顛又只能親自上陣了,現在英國內部反戰情緒高漲,最近十幾年的幾次戰爭,讓英國民眾非常反感戰爭,想參戰都要先擺平國內。

麥克林不是理想家,不認為歐洲各國就要按照他們的劇本走。無論是拿破侖三世,還是弗朗茨,他們主要成就都在政治上。

遇到這樣的對手,可比拿破侖更加難對付多了。萬一操作不好,拉滿了兩國的仇恨,法奧兩國不自相殘殺,反而直接向他們殺過來,那怎麽辦?

要知道法奧同盟可還沒解散,這個聯盟不是針對他們,還能夠針對誰?

加入這個聯盟,再分化法奧兩國,才是上上之策。

如果做不到後一點,大不了後退一步,三國聯手主宰世界,不列顛只要想辦法成為聯盟的老大就行了。

可以說英國人把所有問題都考慮全面,現在的唯一麻煩就是怎麽說服法奧兩國同意結盟。

麥克林心裏在盤算,最初的方案已經失敗了。現在可以拿出什麽地方的利益收買兩國,並且能夠最大限度保障不列顛的利益。

割自己的肉那是不可能的,最多也就是慷他人之慨,犧牲其它國家的利益達到目的,才是他們最擅長的。

夜已經深了,在盤算中麥克林進入了夢鄉。在夢裏他完成了這次外交上的博弈,奠定了不列顛的世界霸主地位,還成為了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首相。

……

為三國同盟頭疼的不只是麥克林,凡爾賽宮燈火通明,拿破侖三世也在為這個問題而煩惱。

不要以為親英派,就不會反英了。在利益面前,政治人物的立場隨時都可以轉變。

在不列顛生活過的拿破侖三世,非常清楚英國人的可怕,甚至一度還患上了恐英症。

時間總是會淡化一切的,十幾年的帝王生涯,讓拿破侖三世對英國人的恐懼逐漸淡去。

現在的法蘭西遠非當年可比,和英國人的實力差距實際上並不大。不過拿破侖三世對英國人的忌憚之心,從來都沒有淡化。

明明英國人是一個海軍強國,對法蘭西的威脅雖然大,卻還沒有到能夠致命的地步。真要是拼起來,兩敗俱傷法國人還是做得到的。

反倒是同為陸軍強國的奧地利對法蘭西可能造成致命威脅,然而拿破侖三世對奧地利卻有著十足的信心,根本就沒有那麽忌憚。

內心深處的觀念,也是決定政治走向的一個重要因素。

就如同後世的俄羅斯,明明綜合國力已經掉隊了,但是在大家的意識中依然是世界第二強國。反倒是……

這個問題是弗朗茨和拿破侖三世差不多,他也忌憚英國人,卻沒有把法國人當成致命威脅。

同為陸軍強國又怎麽樣?心裏就是不慫,反正地理位置決定了,法奧兩國很難打到對方的核心區域。

阿爾比斯山脈不適合大軍行動,這就意味著從意大利地區打不過了,而另外一邊更不用說。

縱觀兩次世界大戰,德國人都從比利時進攻法國,就知道南部地區不適合大軍行動。

繞道比利時,可意味著同時還要越過普魯士,雙方才能夠開打。

雖然歐洲沒有假道伐虢的典故,可柏林政府還是不敢借道的。當然他們就算是肯借道,大家也不敢過。

除非先占領比利時和萊茵蘭地區,要不然大軍剛過就被切斷了後路,豈不是要悲劇了。

因為互相不視對方為威脅,所以法奧兩國在共同的利益下結盟了,雙方都信心十足的等待戰略布局完成後,再慢慢壓倒對方。

對付英國人就不行了,無論是奧地利海軍,還是法蘭西海軍,都沒有壓制皇家海軍的實力,最樂觀的估計也就是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