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開發波黑地區(第2/2頁)

柏林政府借機向受寵若驚的日本代表團推銷了不少產品,其中賣得最好的還是二手武器裝備。

強軍是明治維新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方面日本人做的沒有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沒有足夠的武力,再多的財富也是為別人準備的。

普魯士努力開擴東亞市場,沒有引起外界的注意。在大家的印象中日本政府非常窮,包括弗朗茨都忽略了日本人在發展軍事方面的瘋狂。

1869年,日本代表團和普魯士簽訂了一百五十八萬神盾的外貿大單。這個數字已經不小了,在單筆外貿交易合同中,都可以排進年度前二十。

報紙上的驚訝,只是讓資本家們嘆息錯過了一次賺錢的機會,這種商業新聞弗朗茨一貫不看。

現在他正在審閱波黑行省的發展戰略計劃書,作為奧地利最窮的省份之一,這一屆波黑省政府不打算繼續鹹魚下去了。

這也是被逼出來的,前幾屆省政府只是需要幹好一項工作,政績就出來了,到了他們前任就已經幹完了。

波黑行省人口本來就不多,又被深度清理過,經過了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同化工作已經算是初步告一段落。

語言文字已經被統一了,移風易俗也進行的差不多了。到了這一任政府的時候,這個固定政績刷不下去了。

歲月催人老,時光匆匆而逝,奧地利內閣中很多人都老了,換屆就是這幾年的事情。

有資格補位的候選人,都是治理地方政績出眾的。這並不意味著地方官員就沒機會了,只要政績出眾同樣可以逆襲上位。

就算是退一步,成為某部的大臣,也是更進一步。有野心的人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弗朗茨不怕手下的人有野心,野心也代表著動力。要是都是一幫混吃等死的鹹魚,那才是災難。

奧地利的官僚體系模式,都是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沒有地方主政的政績,根本就無法進入內閣。

就算是想要結黨營私,也要有那個機會才行。沒有政績根本就爬不上,人脈關系再廣,留在了下面還是白搭。

想要拆分一個派系,遠比建立一個派系要容易。官僚本身也是互相競爭的,一旦派系內部主要人物變成了政敵,自己就會鬥起來。

這往往只是需要一個位置,就可以達到目的。要是官僚都變成一個集團,那麽只能說明皇帝蠢得不可救藥。

波黑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勢,至少這裏有礦。包括:煤、鐵、銅、錳、鉛、汞、銀、褐煤、鋁礬土、鉛鋅礦、石棉、巖鹽、重晶石等礦產。

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波黑經濟發展基礎。波黑政府就準備挖礦了,不僅僅只是挖礦還要發展重工業。

簡單的說就是煉鋼、冶銅,順帶在賣賣鹽。當然別的礦產也會開發,只不過眼下這三項更有“錢途”。

弗朗茨記得原時空波黑地區的重工業就發展的不錯,不過後來因為戰爭走向了沒落。

盡管波黑多山,可是這裏有河流,可以發展水上運輸。如果再把鐵路支線延伸下去,那麽發展重工業也是有潛力的。

奧地利的重工業太過向波西米亞地區集中,和平年代這不要緊,到了戰爭年代,波西米亞地區就太靠前線了。

波黑地區的條件,自然是比不上波西米亞地區,可是建立一個小一點的重工業基地,還是問題不大的。

不僅僅是波黑地區,巴爾幹半島很多地區都有發展重工業的潛力。相對於歐洲大陸來說,巴爾幹半島的礦產資源還算是豐富。

不說長遠發展,起碼在工業時代初起,所需的資源還是能夠滿足的。只不過在開發成本上,巴爾幹半島還是相對較高。

波黑地區畢竟已經同化了,弗朗茨還是願意投入一定資源的。能夠發展起來那就賺了,經濟發展不起來,多幾家重工業,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沒有猶豫多久,弗朗茨在文件上打了一個“√”,算是批準了方案。剩下的事情不需要他費心了,給了政策,後面的問題就該官僚們自由發揮了。

只要不是喪心病狂的計劃,一般地方政府遞交的發展計劃,他是很少駁回的。

任何大的戰略計劃,都沒有人能夠保證一定成功,可是不嘗試一定不會成功。

對一個國家來說,容錯率還是很高的。尤其是波黑這種窮省搞得經濟發展類的戰略計劃,失敗幾次也動搖不了根基。

本來就需要中央政府補貼行政經費,再糟糕又能夠壞到哪裏去?

可是只要成功了一次,那麽就賺大發了。不說成為奧地利的發達省份,只要能夠在財政上實現自足,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