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強國夢(第3/3頁)

蘇伊士運河能夠順利開通,巴爾幹民眾也是做出了貢獻的,這也是巴爾幹半島勞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由於弗朗茨的蝴蝶效應,導致工程量增加,對勞工需求自然也增加了。埃及只是一個人口三百五十萬的小國,根本就無法提供足夠的勞動力。

到了後期,龐大的傷亡人數超過了埃及承受極限,法奧兩國不得不從殖民地上想辦法。

奧屬非洲就貢獻了四十萬勞動力,巴爾幹半島也貢獻了二十萬勞工,大工程傷亡慘重不可避免。

況且,項目完工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回家了。尤其是法國人將巴爾幹賣給奧地利後,自然不會再派船送人回來了,奧地利也沒有及時派船去接。

緊接著法埃戰爭爆發,還活著的勞工就滯留在了埃及。由於喪失了管飯的,這些勞工現在去向不明,還剩下多少誰也不清楚。

奧地利在西奈半島的駐軍,現在只是保護蘇伊士運河的安全。如果有人到了運河邊上求助,那麽還是會安排順路的船舶帶回來。

陸陸續續也就送回來了萬把號人,或許是戰爭的殘酷嚇倒了,又或者是在工地上被磨平了棱角,這些人是相當的安分。

當然,救命之恩也發揮了作用,讓他們認同了奧地利的統治。畢竟只有親身經歷過了世界的殘酷,才知道一個強大祖國的重要性。

沒有足夠的勞動力,讓開發巴爾幹半島的成本大增。為了長治久安,弗朗茨又不敢引進外來人口。

還有就是未來俄羅斯帝國崛起,想要進入地中海,勢必要拿下達達尼爾海峽。

萬一遇到的沙皇比較好忽悠,拿巴爾幹半島和他們換取烏克蘭一帶土地,那就是大賺。

畢竟俄奧邊界的烏克蘭地區都是黑土地,隨便拿下一塊都是大賺。反正俄國人不重視這些地區,忽悠過來的可能性非常大。

既然要拿來做交易,那麽投資開發就是浪費,維持當地的穩定就已經足夠了。

當然,這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在下一輪東歐戰爭中,俄國打贏了普波兩國,收復了被波蘭占據的烏克蘭地區。

不然的話,沙皇政府很難產生進入地中海的野心。經歷過一次社會毒打,俄國人不可能不吸取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