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越來越遠的真相

1864年10月25日清晨,剛剛從睡夢中醒來的弗朗茨,就被普魯士政府向丹麥王國宣戰的消息驚呆了。

確切的說,昨天下午兩國就已經宣戰了。消息傳到維也納已經是深夜,頭腦靈活的工作人員,拖到了弗朗茨起床才匯報。

事先完全沒有任何一點兒征招,兩國就突然開戰了。至於普魯士人“解放德意志同胞”的宣戰借口,直接被弗朗茨無視。

戰爭借口有就行了,歷史上普魯士人還扛著維護德意志主權的旗號,在弗朗茨的蝴蝶效應下,柏林政府再也不敢抗這面大旗了。

隨著奧地利的復興,“德意志統一”相關的口號、標語,逐漸從普魯士政府的官方文件中消失了。

尤其是巴黎會議後,無論是普魯士王國,還是新建立的德意志聯邦帝國,都非常默契的壓制大統一思想。

大家都不是傻子,要是繼續宣傳下去,就是在為奧地利做嫁衣。

一旦大統一思想深入人心,他們就成為了被統一的對象。對民眾來說,統一或許是一件好事,可是對統治者來說,那就完全不同了。

不要看新神聖羅馬帝國中各邦國政府的權利很大,可是和自己當家做主相比,統治者的權利還是大幅度縮水。

在利益的作用下,巴黎會議拆分德意志地區的國際協定,就成為了普魯士脫離德意志地區的法理依據。

從法理上來說,普魯士王國和比利時、荷蘭、瑞士一樣都是獨立國家。

現在要是繼續扛著維護德意志地區主權的旗號,不是告訴外界普魯士王國還是德意志的一份子,給奧地利兼並他們提供法理依據麽?

這樣的蠢事,柏林政府不會幹。解放德意志同胞的理由雖然有些憋足,那也比埋下一顆政治炸彈要好。

這次普丹戰爭牽扯到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公國,維也納政府肯定需要表態的。

簡單的用過早餐後,弗朗茨在王宮中召開了內閣會議。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分析道:“陛下,根據我們搜集的情報,可以初步判斷這次戰爭普魯士人是早有預謀,包括前不久發生的波蘭獨立運動,都和他們脫不了幹系。

柏林政府敢向丹麥王國宣戰,這裏面多半有英法的影子,他們想借這次機會打擊俄國人。

現在沙皇政府的情況非常不好,國內的改革還在進行中,中亞戰爭已經打響,波蘭獨立運動又爆發了。

這麽多事情同時發生,沙皇政府的財政很難再支撐一場大戰。

如果他們幹涉普丹戰爭,英法就會支持普魯士和他們打一場代理人戰爭,進一步消耗他們的國力,打斷沙皇政府的改革。

如果沙皇政府選擇了讓步,那麽他們的國際聲譽也會大跌。保不住丹麥這個小弟,俄國人也沒有資格以歐陸霸主自居。

無論沙皇政府做出哪一種選擇,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或許英國人更加傾向於打一場代理人戰爭,削弱俄國人的實力;法國人則更加希望借機把俄國人從霸主的位置上拉下來。”

從明面上來分析,普魯士政府突然向丹麥王國宣戰,那肯定是英法普三國勾結在了一起,不然普魯士政府哪裏有挑戰俄國人的勇氣。

容克貴族自作主張的事情,知情者一共就那麽幾個人,這些人都不可能往外面傳。

包括普魯士軍方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國王、內閣和軍方一起策劃的行動,根本就沒有人想過這是軍方高層自行決定的。

當然,也只有高層策劃這次行動,才會把最基本的漏洞堵上。如果換成了軍隊底層策劃的,估計他們傻乎乎的喊著“為了德意志民族的統一”口號就發起了進攻。

這也是弗朗茨事先沒有察覺到普魯士人的動作,不然的話他保管啟用暗線,喊著統一德意志的口號進攻丹麥人。

政治頭腦不靈光的人,誰能夠想到這個口號帶來的政治影響。只要夠熱血,能夠鼓舞人心那就行啦!

政治宣傳口號不能亂喊,一旦口號喊出來了,那就收不回去了。

費利克斯首相疑惑的問:“可是,普魯士政府為什麽要替英法火中取粟呢?

僅僅為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公國,就和俄國人結成死仇,就算是現在沙皇政府顧不上他們,未來也肯定會報復回去。

就算普魯士政府是反俄派執政,他們也不能夠無視兩國的實力差距,盲目的和俄國人結仇吧?”

現在的情況和歷史上不一樣,歷史上克裏米亞戰爭中俄國人就丟掉了歐洲霸權,丹麥王國對沙皇政府的重要性已經下降了,僅僅只是面子上的問題。

而這個時候,丹麥王國對俄國人來說,不光是面子上的問題,還有他們歐陸霸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