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拿破侖遇刺

1858年8月10日,拿破侖三世夫婦前往巴黎歌劇院途中遇刺,歐洲一片嘩然。

大家還記得幾個月前遇刺身亡的倒黴蛋俾斯麥,沙皇政府找到了背鍋俠波蘭獨立組織,涉及到了國內的政治鬥爭,普魯士政府沒有深究,事情也就過去了。

拿破侖三世可不是俾斯麥那種小角色,刺殺一國君主可是大忌,這件事情麻煩大了。

維也納

收到這個消息過後,弗朗茨第一反應就是臥槽。在他的蝴蝶效應下,拿破侖三世都提前登基了,居然還是趕上這次刺殺。

弗朗茨關心的問:“拿破侖三世夫婦中槍了沒有?”

不是他無良,歷史上“奧爾西尼刺殺事件”疑惑重重,被撒丁籍意大利人刺殺過後,拿破侖三世又和撒丁王國聯手進攻奧地利,這本來就不正常。

最正常的操作,應該是以此為借口直接向撒丁王國問責,逼迫他們割地賠款,或者是直接出兵占領撒丁王國。

結果拿破侖三世不但搭上了自己的君主威嚴赦免了刺客,還跑去幫撒丁王國打奧地利,為意大利統一做貢獻。

這麽腦殘的操作,三流小說中都不敢這麽寫啊?

除非刺殺案是自導自演的,為了引奧地利入坑,不然就是拿破侖三世腦子真的進水了。

當然,如果是自導自演,拿破侖三世同樣是腦子進水了。因為他不是無常幫忙的,戰後收了報酬,意大利人並不感激他。

法奧戰爭的結果,就是讓法國在政治上陷入了孤立狀態。同時和奧意兩國結了仇,普法戰爭時期兩國就報復了回來。

泰倫回答道:“還不清楚,法國人封鎖了消息,現場留下了血跡,但是不確定中槍的是誰。

根據我們在法國政府的暗線傳來情報,在刺殺案發生了不久,兇手似乎就被抓到了,目前還在審問中,身份暫且不明。”

弗朗茨冷笑道:“先搞清楚拿破侖三世有沒有出事,兇手的落到了法國人手中,身份還不是他們說了算!”

沒有辦法,拿破侖三世幹的抽風事不少,弗朗茨也不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在另一個時空,如果沒有他的無私奉獻,美意德三國都沒有那麽容易統一,甚至是無法統一。

俾斯麥、加富爾、林肯的成功,都是建立拿破侖三世腦袋突然抽風的基礎上。不然的話,這三位都不會和“偉大”沾上邊,上絞刑架的可能性更大。

“是,陛下!”泰倫回答道

……

柏林

拿破侖三世遇刺的消息傳來,普魯士政府就開始提心吊膽了。

法國人對萊茵蘭地區的窺視,幾乎是人盡皆知。現在普魯士王國六層的軍隊都部署在萊茵蘭地區,就足以說明問題。

要是別的時候,法國想要動手還有歐洲各國幹涉。這次不一樣,如果有證據證明這次刺殺案和普魯士王國有關系,那麽維也納體系也無法阻擋法國人的行動。

從動機上來說,兇手是德國人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法國人的幹預,讓德意志地區喪失了統一的機會。有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報復,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外交大臣安德裏亞解釋道:“殿下不用擔心,這次刺殺案又不是我們策劃的,就算是法國人想要亂咬,也不可能賴到我們身上。

維也納體系剛剛建立不久,法國人用牽強的理由發動戰爭,會遭到各國的敵視,除非他們不怕第二次反法同盟。”

威廉·腓特烈·路德維希親王點了點頭,法國人這個時候搞事情的幾率確實不大,現在打破維也納體系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警惕只是一種本能反應,這是拿破侖吊打歐洲留下來的後遺症,那怕時間過去了這麽久,大家對法國還是非常的忌憚。

“嗯,正常情況下法國人是不會動手,不過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命令前線的部隊加強戒備,不要給法國人留下可乘之機。”

盡管現在世界第一陸軍強國還是俄國人,可是近東戰爭法軍的表現,還是讓大部分人都認為法軍戰鬥力才是世界第一,俄國人只能靠數量壓制他們。

這裏面還有弗朗茨的手筆,故意誇大了法國人的實力,讓大家對法軍的認識停留在拿破侖時代。

這個錯誤的認識,才讓法國人在外交上處處受制。迫於外交壓力,拿破侖三世繼位過後很少在歐洲大陸搞事情。

即便是對萊茵蘭、比利時虎視眈眈,也沒有采取任何實際行動。

揭開這個蓋子,顯然是不可能的。身在局中拿破侖三世政府,根本不知道現在法軍的戰鬥力,並沒有當年那麽牛逼。

這不是訓練上的差距,而是沒有拿破侖時代鑄造出來的軍魂。尤其是經歷了近東戰爭的慘烈後,法軍鼓舞起來的士氣也消耗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