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反思(第2/3頁)

海軍大臣菲爾科斯分析道:“埃及地區不能碰,這是我們和英法達成的協議,不能夠違反。

摩洛哥我們已經放棄了,阿爾及利亞是法國人的囊中之物,突尼斯同樣被拿破侖三世視為案板上的肉,如果不想和法國人發生沖突,這些地區都不能動。

奧斯曼帝國的本土更不用說,真要是打垮了他們,只會便宜俄國人,對我們來說是得不償失。

剩下的最有戰略價值的地方就是克裏特島。占領了這裏,我們的勢力範圍就延伸到了愛琴海,還增加了在地中海的話語權。”

至於塞浦路斯現在只是對奧斯曼帝國擁有戰略價值,對奧地利來說或許要下個世紀中後期,才能夠看到戰略價值。

利比亞就更不用說了,沙漠之國可不是浪得虛名,總人口也就五六十萬遊牧民族,英法都沒有向這裏擴張,不是因為沒有實力,主要是沒有價值。

同一個時代的精英,大家的眼光都差不多,英法看不上眼的地方,維也納政府自然也沒有興趣了。

弗朗茨若無其事的說:“奧斯曼帝國的財政非常糟糕,如果不是將巴爾幹半島剩下的地盤賣給了法國人,估計他們連利息都還不上。

現在蘇丹政府正在改革,想必非常的缺錢,外交部可以和他們接觸一下,購買或者是租借克裏特島和塞浦路斯地區。

如果他們肯賣利比亞地區的宗主權,也可以拿下來。未來沒準我們可以修一條鐵路,從利比亞連通到幾內亞灣,這對我們的鞏固當地的統治非常有幫助。”

說別的都沒有用,什麽預知未來、戰略性眼光,那都是腦殘才會幹的事情。沒有主角光環,都是活不過三集的那種。

用來忽悠普通人還可以,忽悠這個時代的精英,還是不要做夢了。人家只會得出一個結論——皇帝瘋了!

直接拿大家看得到的利益說話,才是最管用的。要是不能讓大家信服,就強行去蠻幹,那就準備做孤家寡人吧,還是那種隨時可能眾叛親離的。

就像是現在,弗朗茨認為剛果盆地才是奧地利最有價值的殖民地,而維也納政府則認為幾內亞灣才是奧地利最有價值的殖民地。

知道歸知道,可是弗朗茨沒有準備說服大家。

幾內亞灣的利益是看得到的,再過一兩年就可以贏利了,而剛果盆地沒有三五年的持續投入,都看不到回報。

說未來是最扯淡的,國際形勢千變萬化,未來殖民地的歸屬都是未知數,談什麽發展前景?

歐洲各國對待殖民地的態度都差不多的,短期內能夠贏利的殖民地,那就是好地,無法獲得收益的地區那就是爛地。

路易斯大公反對道:“陛下,我們沒有必要在地中海地區投入太大的精力,除了科浮島外別的地區都非常雞肋。

既沒有多少戰略價值,又看不到經濟價值。不如趁機向太平洋地區發展勢力,前不久遠東地區還傳來了消息,英法準備搞一次大行動,我們也可以參加進去。”

弗朗茨搖了搖頭說:“跟在英法後面,我們能夠拿到多少好處?

海軍往遠東地區一個來回,一年時間就過去了,加上戰爭時間,沒準要兩年。

要是有這功夫,不如我們繼續在非洲大陸上開辟殖民地。戰線拉的太長對我們沒有好處,守得住的利益才是真的利益。”

這個理由並不充分,不過卻很對大家的胃口。維也納內閣沒有激進派,弗朗茨認為自己已經夠激進了,要是維也納政府中再增加幾位激進派,那麽就要出事了。

縱觀世界歷史,凡是激進派執政的國家,最後都是悲劇收場。就算是成功,那也只是一時的成功,最終免不了連本帶利的賠出去。

就像是現在,如果是激進分子主政,誰會用外交手段,早就直接莽上去了。

在很多人看來,欺負奧斯曼帝國而已,完全不需要擔心。

實際上呢?在不斷擴張攫取土地的同時,敵人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距離失敗都更近了一分。

各國的容忍都是有底線的,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絕對不僅僅是因為各國看到了德國的威脅,就發動了戰爭。

更多的還是德國不斷的擴張,挑動了各國的神經,一次兩次涉及的利益不大,大家也就忍了,十次八次過後,還有什麽好說的,當然是揍他丫的了。

如果威廉二世政府能夠忍住,不去刺激英國人,多裝幾年孫子,情況還會那麽糟糕麽?

答案是:不會!

只要德國人不盲目擴充海軍,不急著拉意大利上船。那麽外界看來,德奧同盟和法俄協約就是勢均力敵,出於歐洲大陸平衡戰略,約翰牛也不可能親自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