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未雨綢繆

神聖羅馬帝國重新建立,亂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政府行政機構改組,邦國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權利、義務劃分,都需要弗朗茨親自參與。

政府行政機構改組,實際上就是把奧地利中央政府變成了新神聖羅馬帝國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直轄奧地利帝國和巴伐利亞王國。

考慮到國內的穩定問題,在權利分配上,弗朗茨還是非常克制,除了拿到軍隊指揮權、外交權外,別的權利他都沒有動。

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央政府就無法幹涉地方了,只不過在正常情況下,中央政府是不會幹涉邦國內政的。

如果邦國發生了問題,比如說:發生了地方叛亂,又或者是發生了政變等重大變故,中央政府自然可以介入。

除了這些問題外,最麻煩的還是財政收入分配。地方政府肯定是要上繳一部分財政收入給中央政府的,這個具體比例就成為了爭奪的焦點。

邦國政府自然希望,上繳幾個點供中央財政開銷就行了,剩下的經費完全自由分配;而中央政府則希望拿到更大的比例,再根據實際需要劃撥給地方政府。

財政爭奪的背後,更多的還是權利爭奪,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化,短時間很難捋清楚。

具體情況,還是要等憲法制定出來後,才能夠最終明確。弗朗茨是主張以法治國的,在沒有法律依據前,他是不會妄動的。

就算是中央政府和邦國政府奪權,也必須要合法。破壞規則的事情,弗朗茨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

美泉宮

費利克斯首相匯報道:“陛下,預備役部隊已經全部復員,戰時經濟體制已經解除,國內經濟正在恢復正常化運營。

總的來說,這次西進戰略是圓滿結束了。不過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在少數,好在沒有爆發大戰,不然我們的麻煩就大了。

主要體現在組織經驗不足,各部門的協調能力太弱。

截止到巴黎會議落幕,我們一共動員預備役部隊124.7萬人,加上現役部隊54.2萬人,共計178.9萬人。

這種規模的動員,後勤補給難度遠超過各部門的估計,還好最終戰爭沒有打起來,不然這麽多部隊作戰,我們的準備最多也就堅持三四個月。

這是最終的統計報表,請過目。”

說完,費利克斯首相還有幾分心有余悸。顯然這次奧地利帝國的突然爆發,向各國展示實力,並沒有表面上那麽光鮮。

這麽多部隊,按照一萬五千發子彈每噸計算,每人打一顆子彈,那都是119噸彈藥沒了。

不說打仗了,光這幾個月日常訓練,平均下來每個月也要消耗上千噸彈藥,這還沒有算炮兵。

實際上當奧地利動員這麽多部隊過後,炮兵嚴重的缺乏,步兵預備役容易建立,炮兵這種技術兵種,就沒有那麽容易儲備了。

並不是說會開炮,就能夠算是炮兵了,擊不中目標等於白搭。合格的炮兵,除了具備一定知識外,還要靠彈藥喂出來。

弗朗茨點了點頭,心說:現在的消耗還算是小的,要是再過上幾年,武器更新換代後,武器彈藥消耗量翻上幾倍那才是大問題。

接過了報表,初略的看了一遍,弗朗茨理解費利克斯首相感慨的原因了,耗費實在是太大了。

一場武裝遊行+示威活動下來,軍費開銷就高達1.37億盾,如果算上國內的預備役動員、各項物資消耗,總支出就高達2.11億盾。

看到這個數據,弗朗茨突然明白為什麽克裏米亞戰爭過後,歐洲各國都在盡量避免戰爭了。

這還是沒有打起來,如果真的打起來了,最終的軍費開銷還不知道飆到了什麽地方去。

當然爆表上的2.11億盾,並不是全部表現為現金支出,大部分還是以物資支出的,只不過為了計算方便被直接折了現。

弗朗茨關心的問:“內閣準備分封一批功臣前往巴爾幹半島,考慮過實際情況麽?”

沒有打起來,並不意味著就沒有功臣了。這種規模的軍事調動,怎麽也會有人立功,只不過沒有直接爆發戰爭產生的功臣多。

有功就要賞,大貴族弗朗茨不會封,但是小農場主級別的騎士他是不會吝嗇的,這些可是大部分人參軍入伍的奮鬥目標。

費利克斯首相回答道:“陛下,這次西進戰略中,戰爭沒有能夠打起來,所以大家的軍功都非常的有限。

想要在國內獲得爵位、土地,基本上都沒有可能。內閣建議將封地放在巴爾幹半島,可以釋當的放寬條件。

同時,我們還準備鼓勵國內的貴族置換封地,前往巴爾幹半島,以便加強對當地的控制。”

有貴族願意換麽?答案是否定的!

大家都不是傻子,誰願意放棄開發好的封地,跑出去重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