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2/3頁)

只要不能在一個月內攻克巴黎,我們前線的部隊就撤回來了,到時候就輪到他們倒黴了。

本質上,英國人的計劃最重要的就是恐嚇,如果能借助九國聯軍的聲勢嚇倒奧地利人,他們的目標就成功了。

如果能夠撕毀俄奧同盟,那更是賺大了。就算是不能做到些,他們還準備把巴伐利亞王國留給奧地利,實際上也是不想把奧地利逼的狗急跳墻。”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拿破侖三世做出了決定。

“既然英國人都把舞台搭好了,我們怎麽能夠不配合呢?必要的時候,可以給奧地利人一點兒提示,鼓動他們去打普魯士。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完全可以各取所需,法奧俄三國瓜分普魯士,我們也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可以接受了,普魯士王國的核心區域,就在萊茵蘭地區,都在法國人的眼皮子底下,奧地利打殘了普魯士,他們正好做漁翁,獲得最大的好處。

盟友?法蘭西什麽時候和普魯士成為盟友了,只要利益合適,就算是盟友也可以出賣。

……

離開了凡爾賽宮,托馬斯又去拜訪普魯士代表羅特魯夫。

除了法國人,普魯士王國也是關鍵的一環,沒有戰鬥力強悍的普魯士人參加,這次幹涉聯軍就是一個笑話。

實際上托馬斯內心也在打鼓,發生在巴伐利亞的事情太可怕了。萬一普魯士軍隊也受到民族主義思想影響,戰場上來一個臨陣倒戈,或者是中立,那麽聯軍就只有哭了。

好在,這次計劃並沒有準備真的開打,還給奧地利留下了余地,打起來的可能性不大。

兩人沒有什麽交情,直接進入正題,換了一套說辭說明來意過後,羅特魯夫就陷入了沉思中。

利用各國幹涉的機會,趁機把奧地利踢出德意志地區,是普魯士王國的國策。

羅特魯夫不滿的說:“托馬斯先生,為什麽不讓奧地利吐出巴伐利亞王國呢?縱容他們這種破壞歐洲穩定的行為,遲早會給這個世界帶來災難。”

英國人的提議正合他的心意,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讓奧地利帶走了巴伐利亞王國。

沒有了奧地利過後,領導德意志的重任,除了普魯士王國外,還能有誰可以?這是在挖他們的肉,羅特魯夫自然要反對了。

托馬斯忽悠道:“羅特魯夫先生,不是我們要縱容奧地利的非法行為,而是俄奧同盟必須要考慮,貴國也不希望俄奧繼續抱團吧!”

俄奧聯盟,壓力最大的就應該是普魯士王國,可能是普魯士政府這方面的反應能力比較遲鈍,又或者是北歐三宮廷聯盟久了,讓他們忽視了這種威脅。

總之,對普魯士政府若無其事的表現,托馬斯是佩服萬分,如果換了他們,早就睡不著覺了,普魯士政府居然沒有搞什麽大動作。

也不是沒有動作,本來他們是準備修復同俄奧兩國外交關系的,可惜奧地利突然發起了統一戰爭,破壞了普魯士政府的計劃。

羅特魯夫表面上沒有什麽變化,可是心裏卻在打鼓,他總是感覺英國人沒安好心,又沒有發現什麽不對,於是選擇了拖字決。

“托馬斯先生,這件事牽扯太大,我必須要先和國內匯報,等待柏林政府的決定。”

盡管羅特魯夫是業余外交選手,但軍人出身的他,一直認為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靠武力奪取最靠譜。

自己不確定,那就把問題拋給柏林政府好了,雖然腓特烈·威廉四世也是業余級別的外交選手,但是人家是國王不是麽?

沒有辦法取得肯定的答復,托馬斯只能離去,不認為普魯士王國會發現他們的計劃,法國人也不可能向普魯士人泄密。

這是普魯士王國長期以來給外界留下的固有印象,可以說在俾斯麥之前,普魯士王國的外交手段都很稚嫩,這是軍人國家不可避免的硬傷。

沒有繼續耽擱下去,托馬斯的事情還有很多,還有那麽多國家等著他去說服,這場外交戰爭注定了不好打。

……

英國人的活動注定無法保密,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會替他們保密,托馬斯頻頻的接觸各國代表,梅特涅也不可能閑著啊!

和英國人的攻勢不一樣,梅特涅的做法就簡單多了,就是——砸錢,收買不了各國的外交大臣,難道還收買不了他們身邊的侍女隨從麽?

托馬斯見了什麽人,說了什麽話,大部分內容都傳遞到了梅特涅的耳中。只不過外交縱橫,傳遞假情報、釋放煙霧彈再正常不過了,梅特涅還不敢判斷真假。

托馬斯也是外交場上的老手了,梅特涅從不同渠道收集到手的情報都不一樣,這意味著:托馬斯對各國代表說的內容不一樣,有的還是自相矛盾,更是增加了他的判斷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