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就等跳坑了(第2/3頁)

弗朗茨想了想說:“最好可以是巴伐利亞,我們需要巴伐利亞政府站出來反對,這是適合我們的選擇。”

梅特涅分析道:“陛下,要巴伐利亞中招,我們也必須要親自推一把,估計普魯士人也想推巴伐利亞王國當出頭鳥。

作為聯邦的第三大國,只有他們的影響力才夠大,能夠讓大家集體響應。

如果巴伐利亞政府想要獲得小邦國的支持,那麽這就是一個機會,如果成功的話,他們就成為了德意志小邦國的領頭羊。”

……

奧地利政府正在討論,用什麽辦法引巴伐利亞王國入坑,遠在千裏之外的聖彼得堡,沙皇政府也在討論後面的戰略。

索非亞戰役結束了,第二次保加利亞會戰進入了新的階段,這個時候他們又兩種選擇:

要麽集中兵力往斯利文地區打,要麽先占領科索沃、馬其頓地區和黑山、希臘兩國會師。

財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羅德提議道:“陛下,先攻克斯利文地區,掃清前往君士坦丁堡地區的障礙,一鼓作氣攻陷君士坦丁堡,到時候英法就不得不退兵了。”

這是速戰速決的打法,從財政上來說,這是花費最小贏得戰爭的辦法。

前提條件是能夠打贏,如果輸了自然是一切休提,高收益也伴隨著高風險。

外交大臣卡爾·渥賽爾反對道:“不行,現在索非亞戰役剛剛結束,前線的部隊急需修整,這個時候再打一次大決戰,前線的壓力太大。

不如先拿敵人實力薄弱的地方開刀,先把科索沃、馬其頓、色雷斯一帶給占領了,聯合黑山和希臘兩國,從敵人的側翼迂回進攻。

這些一來速度雖然慢了一點兒,可打的是順風仗,正好可以鍛煉一下新兵蛋子,盡快讓部隊恢復戰鬥力。”

看著財政大臣和外交大臣把話說完了,陸軍大臣尷尬的發現,他居然沒有話說了。

支持誰?這個問題可不好辦,沒有實施以前,誰知道哪一種戰略更靠譜,伊萬諾維奇從專業的角度上判斷理論上都可行。

實際上迂回包抄戰亂看起來美妙,後勤估計能夠把人給拖死,總不能指望黑山和希臘提供後勤吧?

不然在占領這些地方的同時,俄軍還必須要分兵駐守,保證後勤運輸線暢通。

立即出兵大決戰,伊萬諾維奇也清楚,這太強人所難了。前線的軍隊已經疲倦了,要是再不修整戰鬥力就沒法保障了。

猶豫了一下,陸軍大臣伊萬諾維奇從專業的角度上分析道:“陛下,陸軍部建議調動新的部隊過去,換下來一部分傷亡慘重的部隊,把他們後撤到多瑙河流域修整,作為全軍的預備隊。

換防過後立即就和敵人進行決戰,現在英國遠征軍同樣是元氣大傷,我們只要有兩個主力師就可以幹掉他們。

現在我們要和敵人拼時間,誰能夠更快的增援前線,誰就能夠贏得這次會戰的勝利。”

毫無疑問,他這是誰都不支持了。對於兩名業余選手充當專業人士的做法,伊萬諾維奇是非常的不滿,只不過惹不起兩個大佬。

尼古拉一世是一名軍人,軍事素養怎麽樣姑且不論,基本常識他還是清楚的,自然明白伊萬諾維奇的建議要比前面兩位要靠譜的多。

“把利沃夫地區的五個師掉上去,換下參加索非亞戰役的部隊,再調動莫斯科地區的八個師去替換斯利文前線損失慘重的部隊。

命令烏克蘭地區的部隊,嚴防敵人登陸,尤其是克裏米亞半島,不要讓敵人鉆了空子。”

“是,陛下。”伊萬諾維奇回答道

兵多的好處這個時候就體現了出來,俄國人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援軍。

可惜這個好處,在戰場上的體現就有些蒼白無力了。糟糕的交通運輸,制約了俄國人的兵力調動速度。

索非亞戰役結束了大半個月,這個時候沙皇政府才做出了決議,已經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等這些軍隊抵達前線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多月後了。

不管怎麽說,這次索非亞戰役俄國人還是表現及格了。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統治變得搖搖欲墜,這個時候蘇丹政府已經沒有力量再增援前線了。

這意味著法國人的好日子結束了,半年時間奧斯曼帝國損失超過了三十萬,現在蘇丹政府急著對付殺入色雷斯的希臘人,連補充力量都沒有了。

艾馬布勒·讓·雅克·佩利西耶第一次發現,原來奧斯曼帝國還是這麽的重要。炮灰數量不足,法國遠征軍就不得不自己頂上去。

消耗戰可不好玩兒,幾乎每天都要打殘一個團,這種損失可不是那麽容易承受的。前面都是奧斯曼炮灰頂著,他們不覺得有什麽,現在就知道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