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血的教訓(第2/3頁)

沒有戰場急救,那就只能聽天由命,靠上帝或者伊斯蘭保佑了。

這也是為什麽英法指揮官,要逼著奧斯曼人當炮灰的原因。為了降低傷亡率,他們只能死道友不死貧道。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近東戰爭的經驗教訓,弗朗茨自然要吸取了。

這些亂七八糟的爛事,弗朗茨早就讓總參謀部總結了起來,戰場上的案例下發到了每一個指戰員手中。

後勤上的經驗教訓,政府各部門也都是人手一份,還組織了相關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習,總之同樣的事情不能在奧地利發生。

為了更好的落實這些問題,奧地利政府已經在後勤部門推行領導和直接負責人雙重責任制,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那麽相關責任人就一起上軍事法庭。

弗朗茨慎重的說:“元帥閣下,總參謀部盡快把最後的西進作戰計劃確定下來,這次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

軍隊必須要在一個星期內拿下慕尼黑,一個月之內必須要控制整個巴伐利亞,兩個月內要橫掃南德意志地區。

如果時間來得及,我們還要將觸手伸到德意志中部地區,占領有利地形,為未來奠定基礎。”

德意志地區的地形很復雜是:北德意志地區是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意志地區是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德意志地區是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

這就給奧地利的軍事行動帶來了不便,速戰速決的最佳選擇是沿著多瑙河進攻,所有的問題都不算問題。

萬一敵人堵塞了河道,挑戰性就來了,要從陸路進攻橫掃這十余萬平方公裏土地,挑戰性是少不了的。

好在這些地區都開發完善了,南德意志地區是高原不是山區,不然這個任務根本就沒法完成。

(備注:高原是指海拔五百米以上,地勢平坦地區,可以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

“是,陛下!”拉德斯基元帥底氣十足的回答道

……

奧地利在做最後準備的時候,拿破侖三世也做出了決定——增兵。

沒有辦法,拿破侖三世參加這場戰爭,除了因為法國在近東地區的利益外,更多的還是為了撈取政治聲望。

要是讓俄國人獲得勝利,他的皇位就要不穩了。法國民眾可不是有耐心的主,如果不能拿出令他們滿意的成績來,再來一個革命又未嘗不可。

如果不是倫敦政府突然爆發政治危機,這個時候英法聯軍就要向克裏米亞半島進軍了。

陸軍雖然沒有動,海軍卻早就行動了。從1852年11月底開始,英法奧斯曼三國海軍不斷的炮轟俄國人黑海沿岸的港口城市,給俄國人造成了數千人的傷亡。

面對英法肆無忌憚的炮轟,還敢留下來的都是勇士。顯然這種勇士是很少的,大量的俄國人向內陸地區逃難。

聖彼得堡

接到英法炮轟沿海地區的時候,尼古拉一世就真的憤怒了。簡直是豈有此理,英法居然如此不要臉,直接向平民開炮。

平民傷亡不算啥,問題上現在增加了數十萬難民,正等著沙皇政府救濟。

好在烏克蘭地區是產糧區,不然人間悲劇又要出現了。不對,是已經出現了。

俄國官僚們的低效率,在這個時候展露無遺。面對難民潮,地方官員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非常機械的等待聖彼得堡的命令。

後果自然是嚴重的,聖彼得堡距離那麽遠,沙皇的命令還沒有下來,饑民叛亂已經爆發了。

不能算是叛亂,這些人沒有造反,只是四處搶糧,還沒有攻擊城市。

鎮壓叛亂上,官僚們難得高效率了一回,烏克蘭地區還有不少俄軍等著增援巴爾幹戰場,現在用來鎮壓叛亂自然不是問題了。

沒有組織的饑民暴動,剛剛開始就被撲滅了。

這些尼古拉一世自然是不知道了,甚至有可能會永遠都不會知道,沒有哪個官員會白癡的用這點兒小事來煩惱偉大的沙皇陛下。

尼古拉一世質問道:“敵人攻擊我們沿海城市這麽久了,你們就沒有一點兒辦法麽?黑海艦隊幹什麽吃的,怎麽一點作用都沒有發揮出來!”

海軍大臣低聲說道:“陛下,黑海艦隊在和敵人交戰中元氣大傷,只剩下了幾條小船,已經無力再戰。”

元氣大傷這個說法非常的保守了,或許用全軍覆沒更加合適。面對英法奧斯曼三國海軍的圍攻,黑海艦隊根本就無招架之力。

本來海軍部以為躲在港口內,有要塞炮掩護,敵人是不敢殺過來的。萬萬沒想到,這些“先進”要塞炮根本就無法正常使用。

自從奧斯曼帝國沒落後,黑海沿岸就沒有了外敵威脅,沙皇政府腐朽的官僚們自然是能省則省,岸炮都變成了樣子貨。不是上個世紀的產品,就是上上個世紀的產品,還有更多的偽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