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產業調控

人心的變化是最難以琢磨的,發生佩斯城的小插曲,弗朗茨自然是不知道的。作為一名皇帝,只要天下太平就行了,個別人的想法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到了現在,奧地利政府官僚們已經習慣了三大考核指標:教化、穩定、經濟。

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社會穩定了,政府足夠強勢,地方實力派都安分守己,些許破壞社會穩定的不良分子處理掉就行了。

其次,就是“教化”。規章制度在那裏,配合教育部的計劃,按部就班的推進就可以了。

當然,想要在這上面做出成績來,就必須要因地制宜,狠下一番功夫才行。

最麻煩還是發展經濟,繁華的大城市還好,現在國內的經濟發展迅速,大城市更是經濟增長的主力,只要制定適合的地方政策就行。

偏遠地區經濟發展,就要慢的多了。甚至有些地方,幹脆就原地踏步。官僚們就算是想要努力,都不知道從什麽地方下手。

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已經成為了困擾奧地利政府的一個難題,還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弗朗茨對此也無能為力,不要說是現在,就算是一百年後、兩百年後,這些問題依然是困擾著世界各國的難題。

制約地區經濟發展的因素很多,包括:交通、資源、氣候、地理環境、人口……

相比之下,最容易解決的反而是交通問題,大不了就是修路,只要舍得投入,早晚可以解決。

人口問題也有辦法解決,氣候、資源、地理環境就不是人力可以解決的了,至少在19世紀還無法解決。

看著手中的經濟發展報告,弗朗茨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明知道政府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大城市中,會加劇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可還是要繼續做下去。

沒有辦法,這樣做獲得的回報率最高。要是投入窮鄉僻壤中,連一個泡泡都不冒不出來,實在是令人絕望。

“首相,這個水利工程投入,怎麽全部都在平原地區啊?”弗朗茨關心的問道

工業發展都在大城市,這沒有問題,農業發展總不能也只考慮平原地區,很多山區同樣也具備發展潛力。

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政府再投資的時候,也必須要兼顧一下各個地區。

費利克斯解釋道:“陛下,主要是人口分布問題,目前奧地利的人口主要在平原地區匯聚,其它地區的人口數量相對較少。

從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出發,我們先集中力量發展人口眾多的平原地區,其它地區人口少、競爭壓力小,對水利工程的需求量相對較小。”

弗朗茨點了點頭,從農業發展的角度上來說,平原地區更加適合種植糧食,對水利工程的需求量也更大。

山區根據不同的地理條件,種植經濟作物更加合適。

不要以為種植經濟作物就更加賺錢,現在才是19世紀,民眾們的生活水平有限。除了少部分需求量大的工業原材料外,絕大部分經濟作物都不適合大力發展。

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在這個年代的市場需求真的很小,普通民眾根本就消費不起,具有購買力的人太少。

反季節農業,根本就沒有推廣的必要。光農場主們自發的生產,就足以滿足市場需求了,想要大發展,等大家有錢後再考慮吧!

弗朗茨想了想說:“做一份全國性的農業生產報告,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試點經濟農業,有成果的再逐步推廣,比如意大利地區就可以種植生絲。

最近幾年國內的糧食生產增長速度很快,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萬一發生了意外變故,谷賤傷農就不好了。”

糧食生產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不是建立了神聖羅馬經濟同盟,奧地利的農業現在就出現產能過剩了。

在這種背景下,在某些地區推廣一些適合的經濟作物,就很有必要了。

這個年代糧食需求市場的增長,可趕不上糧食產量增長的速度,盲目的增長糧食產量,並不適合奧地利。

“是,陛下。”費利克斯回答道

繼續看著手中的報告,弗朗茨猛然間想起了後世的工業汙染,他可不想讓維也納變成現在的倫敦。

工業發展造成環境汙染不可避免,但是汙染什麽地方,這個卻可以人為控制。

為了自己下半生的美好生活考慮,弗朗茨認為有必要限制維也納的工業發展,那怕是犧牲城市的發展速度也在所不惜。

弗朗茨想了想說:“維也納的發展速度太快了,要不了幾年,城市人口就要突破百萬。人口數量增加了,城市配套設施卻沒有跟上去,出現問題是早晚的事情。

考慮到實際情況,政府要想辦法分流一部分企業進入別的城市,汙染性較大的企業,就不要放在維也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