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卑鄙手段

在鐵路計劃啟動的同時,弗朗茨也沒有忘記另外兩個核心產業,不過在這兩項產業上,政府直接插手就少的多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加工制造業可以看為一個整體。農產品加工業能夠被單獨剝離出來,沒有別的因素,就是單純的能夠賺錢。

目前奧地利帝國最大外匯來源,就是農產品出口。其中包括精加工農產品出口、原生態農產品出口兩部分。

毫無疑問,完成加工過後的糧食出口利潤要高的多,能夠帶動大量的人員就業,給國家帶來大量的稅收。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就是GDP的增長點。弗朗茨還指望靠農產品出口帶來的利潤,彌補貿易逆差呢。

在國際貿易中,奧地利帝國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逆差狀態,這也是造成奧地利盾持續貶值的主要因素。

這個年頭的貨幣可不是後世的信用體系,完全是切切實實的真金白銀,國際貿易結算的時候,大家用的都是金銀。

國際貨幣?英鎊勉強可以算,不過並沒有到19世紀後期那種地位,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是不承認的。

在這種背景下,貿易逆差持續下去,就會造成財富外流,影響國內的經濟發展。

弗朗茨主政過後,為了讓國內經濟的正常發展,穩定了奧地利盾的幣值。

盡快想辦法平息貿易逆差,就成為了政府的當務之急。

短期內能夠讓奧地利政府實現貿易平衡的,就只能通過出口精加工的農產品,賺取產品附加值了。

1849年8月份,奧地利政府就出台了規定:降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稅率下調2個點,同時又宣布1850年過後,原生態農產品出口關稅將上調1個點。

為了鼓勵更多的人投資這個行業,奧地利政府還規定:新建立的農產加工企業,第一年享受免稅待遇,後面三年享受半稅待遇。

受這個政策的影響,1849年後面幾個月奧地利就增加了221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包括弗朗茨也加入了進去。

奧地利本來就是農產品出口大國,發展農產加工業具有天然的優勢,出台政策鼓勵一下就行了。

制造業就麻煩了,這個涵蓋的範圍太廣,在某些領域奧地利是具備優勢的,大部分產業都已經開始落後了。

不過這個落後,只是相對於已經完成工業化的英國人來說,在東南歐地區奧地利的工業還是有優勢的。

在弗朗茨看來,推進制造業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加快工業化步伐,機械化生產比手工業具有太大的優勢了。

這不是短時間能夠辦到的,不過政府依然對重工業進行扶持,比如說鋼鐵產業、機械設備制造業,就受到了照顧。

這個照顧並不僅僅只有下調稅率,還有地方政府會幫忙解決基礎設施上的問題,比如說工業用水、交通問題。

發展制造業,最重要的就是耐的住寂寞,不要說一年時間,就算是三五年時間,都不一定看得到成績,可是堅持十年二十年過後,就一定會取得成績。

創新?

現在說這個問題太早了,在完成工業化之前,奧地利制造業走的就是抄襲英國人的道路,當然偶爾有個意外收獲,也是令人愉悅的。

……

總的來說,從1848年下半年到1849年末,奧地利政府進行的經濟改革,都是為了掃清國內經濟發展的障礙。

作為一個半計劃經濟,半市場經濟的獨特國家,1849年奧地利在經濟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維也納市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糧食價格下降了,較之1847年下降了百分之十五。

不要看這個數據好像不起眼,實際上在工業上這一點非常的重要,糧食價格下跌意味著養活工人的成本降低了。

生活成本的降低,同樣也讓底層市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很多人手中出現了微不足道的積蓄,這些錢有人選擇了儲存起來,也有人選擇了消費。

一個兩個不起眼,人數多了匯聚起來也不在是一筆小數字,市場的繁榮度增加了。

這些不起眼的消費,最後還是反饋到了工業生產中,有市場自然就有生產,推動了工業產能的提高。

如果這種影響微不足道,那麽沒有內部關稅後,匈牙利地區的市場敞開了,造成的影響就大了。

就算是經濟再怎麽落後,也有一千多萬人口。解放農奴、進行土地贖買過後,這些人變成有產者了。

有資產自然就有購買力,或許現在這個市場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可是消費總量的增加,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沒有了關稅,奧地利的工商業制品在匈牙利地區的競爭力大增,加上匈牙利地區市場的擴大,自然刺激到了國內的工商業的發展,已經出現了一個小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