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地圖

關於九鼎,各類書籍裏所載頗多,大體都是說禹在治平水災之後,收九州之金鑄成九鼎;夏商周之時朝代變遷,九鼎也跟著遷都幾次,但在周朝滅亡之後,九鼎便不知下落了。

也有人說周九鼎並不是禹所鑄的九鼎,只是周朝仿制的。

還有說秦滅周後便將九鼎遷於鹹陽,但因為秦朝無德,所以秦雖然一統天下,九鼎卻自己飛走了。

當然後面這個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金屬鑄成的東西毫無生命,怎麽也不可能長出翅膀的。

但總之,關於九鼎的傳說很多,但普遍都認為,大禹的確鑄過這東西,而這東西最後也確實消失了。不過奇怪的是,實物不見也就罷了,可是連禹九鼎究竟是個什麽形制,各種書籍中都沒有確鑿的記載。

倒是有種約定俗成的說法,是說禹九鼎上鑄了大禹治水期間遇到的各種異獸怪物,仿佛一本繪圖《山海經》,為的是讓大家以後看見這種異獸就有所防備。然而這也終究只是傳說,因為上頭所鑄的圖形也沒有傳下來,以至於現在的各類繪本上的異獸長得各不相同,看起來都不像一個媽生的。

因此,姬小九在給邵景行上課的時候曾經說過,她覺得禹九鼎根本就沒有現於人前,而上頭即便鑄了異獸的形象,也不是用來給大家搞科普的。她更懷疑,禹九鼎與山海結界的秘密有關,很有可能被大禹在臨終的時候帶入了山海世界。

對的,盡管神話傳說裏都記載大禹飛升成仙了,但姬小九懷疑他只是進入了山海世界——所謂的卒於會稽不過是個借口,畢竟至今也沒有個明確的埋骨之地,更沒有屍骨。

邵景行當時聽課的時候就很有點不明覺厲,現在他就更覺厲了,因為九鼎就在他的眼前,就在這山海世界之中。

鼎有三米多高,鼎身近似正方形,古銅色,表面光滑,毫無銹蝕。

單是這一點,就足以證明這些東西的奇異特殊之處——普通的金屬別說在山海世界裏擱上數百上千年,有幾個月就能給你爛成一堆了。

不過更吸引人的還是鼎身上所鑄的圖案,邵景行還在目不暇接的時候,霍青已經指著最上方:“鐘山!燭龍!”

九只鼎雖然等高,但宮殿中心卻是一座高低錯落的青磚砌成的台子,九只鼎擺在上面,無論從哪一面看過去,都能一眼就看到全部的鼎身平面。而最高處的那只鼎上,正鑄著一條口中銜火的龍。

這些鼎都是古銅色,上面鑄的圖案自然也是古銅色,只是因為浮凸而起,被光線一照便顯出了清晰的輪廓。而那條燭龍,卻是下半條身體盤在鼎面上,上半身則從鼎邊上探了出來。

這種鑄造法與普通的鼎有極大不同,從鼎面上探出來的四條龍頸在鼎上方聚合到一起,合成了一顆仰面朝天的碩大龍頭,龍口中還含了一塊足有甜瓜大小的紅色寶石。

這塊寶石上尖下圓,形狀不太規則,但不知是被什麽打磨過了,表面光滑圓潤,質地又通透,被光線一照便熤熤生輝,真像一團跳動的火焰一般顯眼。

這樣的安排,很顯然就是在告訴大家——這燭龍是重點!

“所以大禹鑄九鼎,是為了讓大家看燭龍?”邵景行緊緊拉著霍青的手,裝做害怕四下裏黑暗的樣子,“不對,是為了告訴大家,那個陣眼就在鐘山吧?但是——這有什麽用啊?”大家都不知道鐘山在哪裏呢!

“當然有用。”霍青從善如流地舉高手裏的玻璃燈照照四周,“這裏是特殊的地方,不會有異獸能進來的。”

邵景行不肯放手:“那,那不一定啊,這都過了多少年了,結界都可能壞掉的,這宮殿更沒準了。”他這是多少天沒見霍青了啊——當然,要說起來也就在山海世界裏過了兩天多點兒,但是古人都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四舍五入他和霍青得有十年沒見了呢。

霍青沒領會他的意思,還在認真地解釋:“這裏應該跟大荒之山的鰲足柱一樣,是獨立的空間,否則這些銅鼎不可能如此完好。”

邵景行的嘴已經可以掛油瓶了,感覺霍青簡直是不解風情啊,好幾天沒見,霍青都不想他的嗎?

霍青到現在才明白邵景行的意思,哭笑不得的同時心裏又是異樣的柔軟,不由自主地摸了一下邵景行的頭發:“怎麽可能不想。”他聽見槍聲從村子裏沖出來,就眼睜睜地看著邵景行被山海世界吞沒,身邊還帶了兩個累贅。

這幾天他也是吃不下睡不著,幸好兩人手腕上的青蚨血印記還在報著平安,否則即使是他,也沒法再保持冷靜了。但好在終於重聚,哪怕兩人還在山海世界裏也沒關系。而且這不是還發現了重要線索,當然要先搞清楚是怎麽回事了。

說實話霍青的解釋幹巴巴的,說到最後甚至還有點畫蛇添足狗尾續貂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嫌疑,但邵景行卻聽得美滋滋的——他自動把最後那幾句給消音了,總之,霍青也很掛念他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