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三反之爭(上)

在轉過年後,四川的情況很快步入正軌。

在四川布政使司的統一領導和組織下,四川商會對物價飛漲的幾大種類進行了側重性的從事生產活動,同時,由衙門直接注資成立的商貿有司,也開始雇傭人手進行生產。

以點帶面,以朝廷公有資產帶動民間自由資產發展,與此同時,四川布政使司衙門迅速出台了相關的補貼政策,用於給付補貼的錢財,恰恰是之前鄺奕和在征收田地時,砍下了原本屬於那群糧商的一成,讓利給了老百姓。

當地的補貼政策加上早前朱允炆制定的免稅政策並存,給了四川脫耕戶轉產最有力的支持,四川的發展良性且迅猛。

四川的情況很快就被內閣知悉,而後傳遞到朱允炆的手上,讓後者很是開心。

“好一個鄺奕和,不僅做官廉潔,而且這思想上,也很是踏實為民,朕很欣慰啊。”

四川這次讓朱允炆開心的,可不止是鄺奕和一個人,包括成都知府的錢安平,也讓朱允炆聖心甚慰。

“當然,這幾個月四川的發展,也不僅僅只是鄺奕和一個人的功勞,四川布政使司衙門和成都府上上下下的各級官吏、公員都有功勞,尤其是成都知府錢安平,這家夥提出的兩點建議可是這次四川退耕轉產工作得以步入正軌,取得巨大成績的中心綱領啊。”

朱允炆感慨道:“用朝廷的錢來牽頭民間的錢,用政策的形式來給予百姓轉移生產方向後的補貼,這兩點,可是相當具有前瞻性、進步性、建設性的金玉良言啊。”

大朝會之上,所有人都心中暗吃一驚,平素裏,可是很少能看到朱允炆用那麽多的詞匯來著重去誇一個官員。

以往在皇帝嘴裏,不罵幾句都算是最大的肯定了,還指望朱允炆那自負的心氣說兩句誇獎?做什麽白日夢呢。

朱允炆開心當然有他開心的理由。

好一個錢安平,這次確實是出盡了風頭。

甚至連國企的雛形概念都完善了。

大明眼下的國企,硬要選一個出來,也就只有商部下轄的遼東、江南織造局和各省的鹽運司有點國企的影子。

皇商不算國企,皇商賺的錢是老朱家內部分配,是私企。

所以皇商幹的買賣,不是根據國家的政策考量來走,宗人府一堆宗親沒有那麽高尚的情操,他們只幹掙錢的買賣,從最早的煤炭壟斷到如今的海外傾銷壟斷,國內國外技術、代理兩個區域的壟斷才是皇商惦記的。

什麽發展建設、百年大計、民生強國壓根不在皇商的考慮範圍內,所以他們只能稱為私營資本家,連企業家這個稱號都配不上。

國企則不然,國企是國家出資成立,旨在促進經濟繁榮、帶動地方發展、引導民營壯大,是先富帶後富,目的是實現全國富裕,從而以稅收的程序幫助國家實現富裕。

朱允炆可還從來沒授意過戶部成立專屬於大明國家財政的國營企業,原因在於之前些年,大明國內擴大其他生產領域的人口不足,生產力無法釋放出來。

這次攻占印度,朱允炆本打算等四川的試點結束後,退耕在全國逐步普及之後再提,結果萬沒想到,四川竟然搶了他這個皇帝一步。

“官辦企業,對民間經濟起引導作用,制定專項經濟補貼措施,刺激民間自營業發展,這些陛下聖言留書的理論知識,不管四川的官員眼下是否真的吃透。

起碼人家錢安平能說出來,那就算是對陛下當年力主支持新官僚取代舊官僚政策最大的踐行,也是對反舊儒、反四書五經、反程朱理學作為取材錄官唯一標準的有力支持。

百姓需要的就應該是鄺奕和、錢安平這種能想辦法讓他們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的官員。”

搶先張嘴開口的,永遠都是許不忌這位吏部尚書。

而他的話,則讓朝堂之上不少上了歲數的臣工心中暗惱,因為他們都知道許不忌嘴裏所謂的舊官僚指的是誰。

這話說的挑釁意味太濃了些。

反舊儒、反四書五經、反程朱理學?

你是真敢開口啊。

“許部堂此話未免太矯枉過正了些。”

教育部尚書黃觀第一個站出來進行了駁斥,他可是許不忌口中這些學說當之無愧的學霸。

六首狀元,千古第一人。

可不就成了許不忌口中‘三反’的罪魁禍首。

“先賢著書立傳,豈只是許部堂所看到的之乎者也,先賢智慧浩如煙海,勸民之學也不僅僅只有教民忠孝仁義。”

黃觀話音一落,引起一片附和之聲,所有官員紛紛開口表態支持,對許不忌的狂妄和褻瀆之言進行抨擊。

當然還有少部分人沒有敢張嘴,都在心裏盤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