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兄弟二人

這是一座完全被白色裝裹的殿宇,這裏是太後呂氏停靈的地方。

在停靈七日後,呂氏的靈柩就會被移到孝陵下葬。

因為興宗皇帝朱標的靈柩就停在孝陵中的一座偏室,自然如呂氏等朱標生前的正妃要合葬。

等什麽時候朱允炆也葬進去,祖孫三代就算團圓了。

當然,以孝陵之大,足夠老朱家歷代皇帝葬到二十一世紀。

殿內沒有太多的人,也沒有誦往生經的和尚道士,只有朱允炆這麽一個兒子,帶著文奎、文圻兩個孫子在守靈。

爺仨都很安靜的跪在靈柩前的蒲團之上,這種姿態已經從辰時持續到了申時,中午只進了一些吃食和水。

過了這停靈的最後一天,明日一早,靈柩就會轉向孝陵而去。

“父皇您已經連著幾天沒說話了。”

朱文圻守在他爹跟前,看著後者連著幾天默不作聲,終於按捺不住心頭的疑惑,開口問道:“是為了奶奶而傷懷吧,您多次說過,生老病死乃世間常事,無需因此而動心懷,還望父皇保重龍體。”

朱允炆側首,輕輕搖了搖頭:“你爹我不是在傷心,只是在想爺爺當年跟朕說的話,這七天難得的靜下心來,便一直在想。”

“是曾祖父高皇帝嗎?”

文圻來了興致,他出生的時候朱洪武已經賓了天,小家夥還真沒有機會見到這位傳奇一生的曾祖父,即使是文奎,也沒有了什麽印象。

畢竟那個時候的他才只有兩三歲。

他們卻不知道,朱允炆口中的爺爺,是腦海中那些破碎的記憶碎片中,那個老紅軍。

那段記憶破碎的實在是太嚴重了,朱允炆能夠記住的,只有自己當年在仕途青雲直上,正直意氣風發少年得志的時候,爺爺臨終前感慨萬千的那句話。

“我對你沒有太多的要求,也不需要你光耀門楣,只望你將來做官能對老百姓好一點。”

對老百姓好一點。

而後,這一塊碎片消失,爺爺的臉變成了朱洪武。

一樣的老態龍鐘,一樣的倒臥病榻。

兩者的身份天差地別,後者的威勢也遠比前者要盛隆太多,但說的話卻是一模一樣。

“你做了皇帝,要對老百姓好一些。”

這兩句囑咐出自不同身份,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囑托,卻意外的產生了競合。

也因此被銘刻進了朱允炆的骨子和腦海中。

前世的記憶,朱允炆已經模糊了太多,但這句話卻恰恰因為這次意外,而一直留存著,從不曾因為時光的洗滌而淡化。

相反,隨著時間的沉澱,朱允炆自身歲數的增加,而變的越加深沉。

“對,是你們的曾祖父。”

朱允炆說了一個模糊的身份代詞,而後嘆了口氣。

“朕很小的時候,他就教朕孝信仁義,說百善孝為先,講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這些故事,陪了朕二十多年,等到朕也有孩子之後,就更加明白什麽叫做養兒方知父母恩。”

跪在呂氏的靈前說孝這個字,身旁已經長大的朱文奎便覺得渾身都很別扭。

他不是小文圻,他已經大了,這皇宮裏發生的事,對他來說基本沒有秘密可言。

“你們沒有見過你們的曾祖父,朕也沒有見過朕的曾祖父和曾祖母。

記得很多年前,朕問爺爺,曾祖的故事。

爺爺便流了淚,後來朕才知道,爺爺當年在前線打仗的時候,曾祖母已經患了病,但那個時候沒有軍餉。爺爺到處去借,才湊夠了一筆稀薄的錢寄回去,而一個月後,這個包裹又被寄了回來,裏面的錢變得更多了,而且,還多了一口糧食。

原來那個時候山河破碎,曾祖母就把自己買藥治病的錢,連著最後一口糧食打成了包,都交給了爺爺。

自己選擇了在病痛和饑餓中離開這個世界,好讓爺爺可以安心的在前線打仗。”

兩個孩子聽的糊塗,這不太像是朱元璋的故事,但朱允炆那情深意切的口吻也絕無有杜撰的樣子。

這是一件真實發生在朱允炆身上的故事。

“如你們曾祖父這樣的故事,那個時代無可計數,一個偉大的母親,選擇將自己四個孩子全部送上戰場,後來四個孩子都陣亡了,這個母親便把四份撫恤錢送到軍營,援助國家,還搭上了一只陪著自己很多年的貓。

說她家裏已經沒有什麽能夠支持國家的了,只有這麽一只貓,殺掉吃可以填肚子。”

兩個孩子聽得面上發麻,鼻翼發酸。

“所以當聽聞這兩個故事的時候,朕就明白為什麽爺爺要求朕要孝順了,因為他覺得他不孝,他沒有能夠照料自己患病的母親,甚至沒有時間去安葬處理自己母親的後事,他的良心煎熬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