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禮部兩大雷(上)

文華殿裏的氣氛因為魏均的原因變得輕快起來,原本壓在各部尚書腦袋上的指標壓力頓時消失一空。

魏均自己也知道工部這回是好心辦了壞事,但話都已經說了出來,只好裝糊塗拿自己打趣,正二品的部堂大員,哪個真能聽不出好賴話。

“魏部堂這也算是心系國朝民生重事,要予以嘉獎,屆時向陛下匯報一五計劃的時候,各部的成績都是要具悉奏本之上的。”

這個時候楊士奇開口結束了這個話題,繼而繼續今天的工作。

“兵部今年的收官工作有沒有什麽難題亟待解決的,有就現在提出來,內閣會同各部,能幫的一定會盡力幫,爭取在年尾的匯報上,各部一個掉隊的都沒有。”

這話說的許不忌暗暗撇嘴,朝野上下都說他許不忌是天字第一號馬屁精,卻忘了在他許不忌之前,這楊士奇才是正兒八經靠見風使舵,逢迎上意做的內閣首輔。

聽聽楊士奇這番話說的,可見平素裏這皇帝的語錄沒少看,個中精神沒少解讀。

“兵部能有什麽難題,工作都讓總參和五軍府幹完了。”

大明政壇之內,最沒有存在感的大概就是兵部尚書齊泰了,這個朱允炆還在做太孫時的潛邸之臣,早早就接了老六部之一,主抓兵權之重的兵部尚書位,但這麽多年下來,反倒在政壇被邊緣化。

兵部的主要工作全數被兩府拿了個一幹二凈,只剩下清點兵籍冊這麽一項,防範吃空餉的問題出現,所以導致兵部的部衙胥吏那也是十部當中倒數第二少的。

工作少,權力小,油水自然也是沒有了,整個兵部尚書現在就只剩下在南京城裏溜達,要麽就擺個排場下到地方溜達刷刷存在感,正事一件沒有,就剩溜達了。

齊泰心裏不平衡,幹起工作來也是半死不活,反倒是分管兵部工作的王謙提出了一個問題。

“現役募兵制的落實和補充,兵額數、年齡的紅線問題,合格率有幾成。”

作為從通政司一步步走上來的大學士,王謙抓工作絕對夠細致。

也正是因此,齊泰更是懶得搭理王謙,他做兵部尚書的時候,後者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通政,說難聽點就是負責收攏奏本,權力還不如應天府尹。

十年荏苒,青驄逝去,自己還在原地踏步,這王謙反倒是一躍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

這哪說理去。

“齊部堂?”

見齊泰不說話,楊士奇皺著眉頭敲了兩下桌子:“兵部的工作進度希望你給內閣交個底,也好讓我們心裏有個數,你也是久居中樞的要員,要有配合內閣的大局觀。”

“是,我知道。”

齊泰擡了下眼皮:“兵部眼下清點的籍冊,現役兵員八十六萬七千人,年齡基本都在十六至三十五周歲區間,合格率超過百有九五。”

“嗯,辛苦齊部堂了。”

對於這種老刺頭,楊士奇也是沒轍,只能抓緊時間結束對兵部的問政,將目光轉到朱高熾的身上,語氣便客套了許多。

“禮部這邊有沒有什麽問題。”

這幾年,禮部算是十部中工作最得罪老百姓的了,因為要清查地方的佛道兩教,而無論是佛還是道,因為種種原因,在地方都有很多百姓擁躉,動人信仰,可等同於殺人父母。

也基於此,禮部也是這幾年內閣給予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個部門,準確來說,應該是五軍府給予的支持力度最大。

地方各省都司全力配合,對於敢於糾集信徒抱團抵抗的,從眾要緝拿,一般判個三五年工期,勞動改造去,而組織者,對那些所謂的大師、天師一類的領頭人物,全部處決。

拿刀打不過就架炮,一門炸不死就十門。

除舊運動可謂是毫不留情手軟。

“問題基本沒有了,只不過還剩下兩個地方沒有查。”

朱高熾猶豫了一下,說道:“一是龍興寺,二是京郊的霞雲寺。”

這兩個名字,頓時讓內閣一陣牙疼。

前者的身份大家都知道,前身就是皇覺寺。洪武十六年敕建,賜名龍興寺,被定為大明皇家宗寺。有明一朝,龍興寺但又建築老舊、損毀、失火,那都是朝廷自掏腰包修復,哪怕是國家財政吃緊的時候,也從來沒有短過龍興寺。

這裏畢竟是太祖高皇帝當年待過的地方,養活太祖好些年呢,而後者霞雲寺則是當今呂太後常去降香禮佛的所在。

大明以孝立國,這兩個地方打算怎麽動?又能怎麽動!

沒有皇帝吐口,內閣是一點轍都沒有的。

“這事,世子沒有入宮請示過陛下?”

想了半天,楊士奇還是只能把皮球踢回去,他也麻爪,毫無辦法。

“還沒有。”

朱高熾嘆了口氣:“陛下的性格大家都了解,說與陛下知曉,陛下一定會下令取締,太後的鳳體江河日下,這幾年全靠著這霞雲寺頂著呢,萬一斷了這最後的念想,這對陛下來說,史書上這一筆留的可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