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大換血的人事變動(第2/2頁)

缺乏大局觀仍然是解縉身上明顯的弊端,朱允炆不可能視而不見。

夏元吉雖不是浙江人,但他從入仕以來就跟著郁新一路在戶部耕耘,是在浙黨的懷抱中長起來的,自然被浙黨奉為天然的接班人。

除了夏元吉之外,余姚籍出身的禮部尚書王謙也順利增補入閣,另一個呼聲極高的吏部尚書朱高熾並沒有能夠再進一步。

後者被朱允炆平調到禮部接王謙的班了。

而新任的吏部尚書則驚掉了全天下人的眼球。

天字一號馬屁精:許不忌!

這是什麽神仙操作?

讓這麽一個玩意擔任吏部天官,那以後天下中下層官員的選拔,不都是一丘之貉的馬屁官了嗎?

“眼下,《建文大典》的編修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建文皇帝語錄合集》、《建文皇帝思想精要》的收錄工作也在逐步完善,讓許不忌來做這個吏部的尚書,很明顯是陛下要為後幾年的省考、國考推行,逐步替代科舉制做準備了。”

這個任命,楊士奇一眼看出其中端倪,他向一臉忿忿不平的解縉解釋道。

“中央其實並不需要地方官有多少自己的施政主見,一五計劃結束就必然會有二五計劃。

中央真正需要的是能夠全面貫徹中央指示和領會中央精神的執行者而不是自以為是的決策者,全國一盤棋,陛下行事向來通盤考慮,那麽地方要做的就是高度配合。

讓許不忌來做這個吏部尚書,可以有效避免‘唯才是舉’的現象,以後的政治選拔生態,將會‘唯應是舉’。

一呼百應的應,中央說什麽,地方就怎麽應。”

新儒黨的優勢就在這裏,南京發一道命令,說要幹什麽,他們那是一點折扣都不會打的。

讓幹什麽幹什麽。

將全天下整合到中樞、整合到皇帝的手裏,那才是朱允炆提拔許不忌的目的。

“今年陛下已經給通政司下過了指示,《建文大典》等著一旦編修完成,就要全力加印供給地方,將來地方省考勢必會變革,甚至包括在這南京城舉行的國考。

選出來的官,就是通曉各類知識的‘新’官,你問他們四書五經、經史子集,他們可能一竅不通。

但你要是問時政、問治國。

他們能給你成本大套的背出一大段陛下的政治理論,唱半宿的高調。”

楊士奇仿佛已經看到了十年後,一大批地方官坐在高懸朱允炆畫像下的明堂之上,案牘放著無數本跟朱允炆這個皇帝有關的書籍。

一開口,就是什麽五年計劃、中央指示。

就是貫徹建文皇帝與某時某刻講話精神。

想到這,楊士奇就笑了起來。

遍數歷朝歷代,恐怕也僅此一朝的皇帝,能夠做到朱允炆這個地步,將全天下所有的權力盡收與一身了。

“什麽黨不黨、派不派,哪還有什麽兵儒法道雜墨亂七八糟的教派,好好領會皇帝思想才是做官的第一要素。”

楊士奇沖解縉批評了一句:“你上不了這一步,郁新到致仕沒能當上內閣首輔,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你們兩人從心裏就沒有重視這一點。

治天下先治官,陛下要治官的想法從當年剛剛登基的時候就表露過,那時候時機不成熟、阻力大,陛下不得不放棄。

隨著批孔倒儒運動,陛下權威已達盛極巔峰,勢必舊話重提。

這個時候我們為人臣的不配合,那不就是陛下眼中‘沒有大局觀’的表現了嗎?”

沒有大局觀,你還做哪門子內閣首輔。

楊士奇這邊還在教誨著解縉,書房外步履聲匆匆,府內下人來報。

“閣老,宮裏來了公公傳話,陛下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