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民族文化

大草原的搬遷工作開始有條不紊的進行起來,朱允炆也在東勝衛等到了自己的一眾後妃。

果然,出宮巡遊這種事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自從出了南京城之後,如非必然,朱允炆是真的不喜歡再悶在皇宮紅墻琉璃瓦之中,那裏太悶了,他都恨不得一年都呆在外面。

甫一見面,馬恩慧就急匆匆的抱住站在朱允炆身後的朱文奎,然後前後左右轉著圈的仔細打量,嘴裏還一叠聲的責怪道。

“你這小子好不懂事,怎麽能善做主張的離開侍衛的保護呢,你知不知道都快擔心死為娘了。”

經歷了那次生死間的驚魂,朱文奎看起來似是沉穩了許多,沒有像馬恩慧哭屈,反而主動寬慰起來。

“母後勿驚,有父皇保護著,兒臣哪裏會有什麽意外。”

馬恩慧這才起身,向著朱允炆見禮,被後者一把扶起。

“文奎也是朕的兒子,應該的。”

做皇帝的親臨險地,以身擋箭,僅這一點足堪的上一句慈父了。

“這幾個月,朝廷裏有什麽大事嗎?”

接下了自己的媳婦,翻篇往事後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朱允炆還是先問了國事。

“朝中的事都給您帶了奏本。”

深知自己丈夫的秉性,馬恩慧便喚人從自己的鳳輦上捧著一摞奏本呈稟。

“幾位閣老還有高熾都寫了,主要說了一下今年科舉的事,您不在,點一甲的事內閣跟六部碰頭,一起定了下來,狀元是一個名叫曾棨的江西學子。”

“科舉事關國家未來,他們能坐一起商量著來,慎重處置是好事。”

朱允炆頷首,當先拿下的便是楊士奇的奏本。

開篇還是熟悉的歌功頌德,翻到後面來看,也只是著重筆墨說起科舉的事,包括殿試的考定和關於一甲三人的一些簡單介紹。

曾棨、周述、周孟簡。

全是江西籍!

更可怕的便是,三甲進士一百余人,江西籍近八十!

如果不是朱允炆,建文二年的一甲金榜也會被江西學子包攬,而眼下建文五年的殿試,江西黨還是最大的勝利方。

朱允炆當場就皺起了眉頭,楊士奇身為江西籍出身的內閣首輔,難道不知道這份金榜會引起的輿論風波嗎,全天下會怎麽風言這次科舉?

而且以朱允炆對後者的了解來說,楊士奇生性謹慎,不可能跟這些老家的士子暗中搞門下籠絡的套路來扶持,他就不怕皇帝心裏膈應?

內閣和六部開碰頭會,大家夥一起定的這份名單,那就是問心無愧。

“這周述和周孟簡還是親兄弟,兄弟二人同登鼎甲,倒也不失為一段佳話了。”

放下楊士奇的奏本,朱允炆呵呵一笑,算是把這件事揭了過去。

朝堂之上,江西勢大,這必是十年之內的大趨勢,要怪,也只能怪其他的省份學子不爭氣。

當然,這次科舉三甲進士江西士子超七成也很正常,因為這次殿試的選題,就是議江西的士子運動啊。

那作為運動的發起地,這批科舉入進的士子,可都是當年參加過批孔倒儒運動和神化皇權的革命派,這種殿試考題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送分題。

如果不是內閣領著六部開會,可能這次三甲錄進就被江西霸榜了。

而郁新的奏本就只提起了眼下半載朝廷的財政狀況,一句話概括:收成喜人。

一年兩熟的地方已經開始陸續壓糧入庫,而幾大朝廷官辦的鹽鐵專市也是生意紅火,稅收喜人。

“行吧,大事小情也就如此了。”

只匆匆看了幾本,朱允炆便擱置下來,笑著起身:“走,朕帶你們逛逛這呼倫貝爾草原。”

“這還是妾等這麽多年來第一回來到這大草原呢。”

一行六七人上了朱允炆的駕輅,興致勃勃的開始了這次草原踏青的家庭旅行。

“以往只在史書的字裏行間窺探過草原的光景,今日一看,真的是讓人心曠神怡。”

漫山遍野的牛羊,充斥眼球的蒼穹碧浪,唯一變化的,便是看不到穿著袍服、氈靴的草原人,取而代之的成了束發青衫的大明人。

“以後這片土地,世世代代都會是咱們漢人的了。”

自古以來的領土宣稱權可能才是朱允炆留給後世改朝換代最寶貴的財富?

一想到這,朱允炆也不禁笑了起來,果然,對於土地的貪婪性,無論哪一個民族亦或者政府都是一樣的德行。

“這生活在草原上可跟中原內陸不一樣,穿著寬袍襟帶不太方便吧。”

駕輅裏的朱文奎順著車窗往外看,倒也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明服,也稱明制漢服,款式在‘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細節上的改變,重新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