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朕要肉爛在鍋裏

朱允炆只在北平城裏呆了三天,便匆匆忙忙的拔營北上。

他是打算來考察一下北平的環境適不適合遷都,而去漠南,便是為了了解一下大明北方錯綜復雜的民族情況,順便解決大草原空白期的問題。

漠南的風景很好,大草原廣袤無垠的風光,頭頂著藍天,下踩著碧浪,讓人頓生豪邁之感,也難怪這片土地上生養出來的民族,一個個都充滿了征服的豪情壯志。

堪堪踏足這裏,朱允炆便由衷的贊嘆了一句。

不提電視、網絡等媒介,這還真的是朱允炆兩世為人第一次親眼、親身體會到呼倫貝爾大草原,見識到什麽叫做風吹草地見牛羊。

“漠南衛除了十六萬的軍隊,還有各自的家眷丁口三十余萬,此番漠北南遷,又遷來了將近八十萬。”

來到漠南,宋晟便當仁不讓的充當起導遊的身份來,騎在馬上落下半個身位的向朱允炆介紹。

“漠南衛眼下有大約十余個不同的民族,成分比較復雜,在漠北草原人南遷之前,以咱們漢人為主體,數量大約在六成左右,現在則是蒙古人最多。”

朱允炆點點頭沒有說話,他現在整個人都忙著看風景呢。

“漠南衛因為置轄草原的原因,耕種田畝數很少,多數還是靠著放牧為生,像東勝衛外圍,便零星有著十幾個部落,自打陛下登基開了邊貿之後,這邊倒是繁盛的很。”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啊。”

朱允炆看得很開心,頻頻點頭:“只有最適合的生存方式,沒有最好的生存方式。”

感慨著,朱允炆還沖另一側的朱棣笑道:“眼下看來,我大明就數漠南的兵小日子最是滋潤了,頓頓有肉吃啊。”

朱棣朗聲大笑起來:“可不是說嗎,當年臣在北平的時候,就全靠著漠南都司的兄弟支援來打牙祭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朱允炆興奮的擊節道:“朕早前還在憂心,這漠北勘平之後的空白期該怎麽處理,蒙古人走了,一定還會有新的民族跑到草原上生存,幾十年、幾百年後又會壯大起來,一如當年漢武帝逐匈奴後,鮮卑、烏桓又壯大起來。

現在西寧侯給了朕靈感啊,草原人可以靠遊牧為生,我漢人也可以靠遊牧為生,誰說農耕文明就世世代代只能種地了?

當初朕有這個想法的時候自己都覺得荒謬,但今日實地考察,覺得還是大有可為啊。朕完全可以效法草原人搞個幾部漢人遊牧,這樣便可永霸草原,一絕後患了。”

相比起朱允炆的興奮,朱棣和宋晟二人對視一眼後,卻反而沉默下來,神情緊張。

他們是在質疑遷漢人實草原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嗎?

“這世上從沒有過一成不變的文明。”

朱允炆語氣篤定地說道:“幾千年前上古時期的先民也是靠著打獵為生,是因為打獵捕食的速度跟不上人口繁衍的速度,這才開始通過播種農作物來糊口。

天地眷顧,給了咱們先民一塊膏腴之地,給了咱們可以播種收獲的土地,於是咱們的民族開始迅速的繁衍壯大起來,人口達到了土地可以供養的極限就需要擴張。

幾千年的時間,咱們從黃河一隅擴張到而今眼下的南北東西數萬裏,但地大了,不可能地貌一致,自然,也不可能處處都適合耕種,因此咱們那些充滿智慧的先民開始在不同的地方尋找不同的生存方式,有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句話。

朕去過西南,看到過四川、雲南的百姓有很多仍在通過捕獵為生,貴州的百姓是山戶,進山采藥變賣為生,東南沿海的打漁、中原江南的就耕種,而這漠南的衛所兵則在放牧。

每一塊土地都能養活百姓,區別只在於方式不同罷了。

咱們漢人雖說有著濃厚的土地情結,但從他們懂得適應環境這點來看,比起餓肚子來說,他們還是會求變的,尤其是那些靠著耕種難以維系生活的,放牧再不濟也比賣兒賣女、凍餓而亡要體面的多吧。

漠北這一塊,朕完全可以向西寧侯學習,遷他個幾十萬百姓來!

朕要遷百姓充漠北,給他們牛羊馬匹供他們豢養,而幾千年來困擾草原人的過冬問題,朕也可以讓朝廷來大力支援。

過冬的衣物、糧食、藥品都由朝廷通過買賣的方式來進行,這樣有我大明的扶持,咱們的漢人遊牧的繁衍將遠遠比瓦剌韃靼等快速的多,不出五十年,幾十萬就能變幾百萬!

等什麽時候咱們漢人在漠北紮下了根,發展到三百萬、五百萬的時候,大草原就將世代都是咱們漢人的了。”

朱允炆越說越興奮,他感覺自己好像找到了一個世世代代,一勞永逸解決困擾中原幾千年症結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