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汛情前,眾生相(三)

南昌府,贛商總會。

這些年隨著朝廷鼓勵放開商禁,地方上自然而然的湧現出一批批家私殷厚的地主豪強經商買賣,而各省誕生商會組織,那就完全是借鑒了朱允炆為宗親們搞得皇商總會。

沒辦法,皇家商會資本雄厚,又背靠著朝廷政策支持,各種各樣地方上沒法伸手的領域,人家皇商卻早都賺的盆滿缽滿,這種情況下,地方如果還是一團散沙,誰也抗衡不了。

沒有人是傻子,也沒有人希望眼睜睜看著皇商將他們家鄉的財富都攫取走,因此,在地方省府糧長這般大地主的牽頭下,江西、浙江這些富庶的地方都搞起了自己的本土商業組織。

比他們更早的,就是山西的煤商總會:晉商了!

各省布政使司對於地方上成立商業組織的行為還是很鼓勵的,因為這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資源,統一協調,對於征稅和賑災來說都會更有效率,至於資本背後的東西,這年代的人還看不到,地方錦衣衛報道南京去,朱允炆就算看到了也不會說。

大明的資本力量別說萌芽了,眼下成立以同鄉為紐帶的商會組織,充其量算是大明資本的種子而已,要鼓勵資本的發育,才能最快速度的富國強民,而朱允炆唯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時間為資本這頭猛獸打出一個堅不可摧的籠子,而當資本怪獸的爪子伸出籠子的時候,狠狠的將它砍掉!

“老爺,人都到齊了。”

商會的領頭羊,江西布政使司糧長魏和舟高居上首,府上的下人湊上近前念叨了一句,前者便擡起眼皮。

身居高位,但魏和舟的歲數其實並不大,今年不過才三十出頭罷了,他是繼承了他爹的家底子,自然也就繼承了他爹一省糧長的位置,江西這地界,他家底最厚,商會的成立也是他牽的頭。

環顧四周,商會除自己以外還有十幾個掌櫃,除了各府的糧長之外,一些最早做買賣的豪商也都在,都是江西這地界實力最雄厚的主。

“今日召集大家夥來,是為了這次咱們江西發大水的事。”

魏和舟一開口,所有人的臉上都不由自主浮現幾分肉疼的樣子。

“我老魏在九江、南昌兩地幾萬畝良田已經淹沒了,估計南邊的地也跑不掉。”

老魏家十幾萬畝產業啊,這一場大水最起碼兩年絕產,不能細算,一細算魏和舟想死的心都有,這可都是他爹幾十年含辛茹苦留下來的祖產。

“我知道大家跟我一樣,現在都很心疼。”

捧起茶碗來,魏和舟嘆了口氣:“但是心疼歸心疼,咱們該做的事終歸還是要做的。”

大堂內便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在細細咂摸魏和舟話裏的意思。

什麽叫做該做的事終歸還是要做的?

“逢災遇難,身為當地糧長,理應開倉賑糧,平抑物價,以免百姓忍饑挨餓,無米下鍋。”

大家夥眼皮都猛然跳動起來。

以往江西這地界不是沒有遇到過災患禍事,但那是什麽規模?頂了天一兩個縣,說句不客氣的話,大家夥坐一起手指間漏條縫都夠這群老百姓過活了,但現在的江西是什麽景象?

僅贛北三府就是數百萬人,看大雨的架勢,江西一省都夠嗆保得住,那就是大幾百萬老百姓啊,這個災,靠他們哪裏賑的過來?

就算賑過來了,這筆糧秣出了庫,朝廷將來認賬嗎?

大明不是現代,古代政府的公信力,嘖嘖,大家心裏都懂。

而且說句不客氣的,自古以來也沒有朝廷官方出面劫富濟貧的,太祖皇帝設立省府兩級糧長,就是在劫富濟貧,老朱家連這種事都做得出來,此番大災,霸了他們的糧不還,也算不得什麽稀奇的事。

“各省的官糧都在往江西運,但是要優先供應擋在前線的軍隊,後方和民間,暫時要自食其力。”

魏和舟環顧四周:“所以召集大家夥來,目的就是問一句:這個糧,放不放?放多少?”

大家都沉默下來,這種事情上,沒有人願意做出頭鳥。

說不放,將來朝廷清算第一個砍頭,說放,一旦將來朝廷不認賬,這個人可就被大家夥孤立出去,當做眼中釘了。

“咱們贛商一向以共濟為首,還是共濟您來說一句,我們大家夥都願意聽。”

魏和舟左手第一位的是一個瘦巴老頭,捋著頷下山羊胡笑道,卻是把這事又推回給了魏和舟。

“讓我說,那我可就說了。”

魏和舟看沒人願意開口,索性把這個話頭接了下來。

“不過在我說之前,不才想跟大家夥說一個故事。”

停住聲,魏和舟才組織起語言。

“山東有一個小夥子,歲數還沒到弱冠,因為家裏兄弟多,窮。聽說當一年兵,有餉銀二十兩,心動之下就從了軍,入了伍,想著當幾年兵回鄉買上幾畝薄田,娶一門媳婦,耕地育子,日子倒也就有了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