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幾千年的青史都有一個貪字(第2/3頁)

宇文泰聞聽此語大惑,興奮不已的說:“愛卿快說說其中的奧秘。”

蘇綽答:“這有兩個好處:其一、天下哪有不貪的官?官不怕貪,怕的是不聽你的話。以反貪官為名,消除不聽你話的貪官,保留聽你話的貪官。這樣既可以消除異己,鞏固你的權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對你的擁戴。

其二、官吏只要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貪墨為借口滅了他。貪官怕你滅了他,就只有乖乖聽你的話。所以,‘反貪官’是你用來駕禦貪官的法寶。如果你不用貪官,你就失去了‘反貪官’這個法寶,那麽你還怎麽駕禦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擁戴,他不聽話,你沒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會引來民情搔動。所以必須用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隊伍,使其成為清一色的擁護你的人。”

他又對宇文泰說:“還有呢!”宇文泰瞪圓了眼問:“還有什麽?”

蘇綽答:“如果你用貪官而招惹民怨怎麽辦?”

宇文泰一驚,這卻沒有想到,便問:“有何妙計可除此患?”

蘇綽答:“祭起反貪大旗,加大宣傳力度,證明你心系黎民。讓民眾誤認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責任都推到這些他們的身上,千萬不要讓民眾認為你是任用貪官的元兇。你必須叫民眾認為,你是好的。社會出現這麽多問題,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執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連聲說:“俺懂了!俺懂了!”

於是,宇文泰和蘇綽的這番對答成為了歷朝歷代君王用來收割民心的完美模板。

或許很多的行徑不是直接搬抄,但是骨子裏都有著幾分的神韻。

掛靠田的事,朱允炆只要拉出一個典型來就足夠嚇得天下那些貪心的不法之徒老實本分下來,但是楊士奇卻建議朱允炆往後拖下去,拖到全天下都有樣學樣之後才處理,就好比是在默許這些地方的官員去貪汙一般。

等他們犯了錯,然後再祭起反貪的大旗砍他們的腦袋。

“反貪反貪,越反越貪啊。”

朱允炆嘆了口氣:“太祖當年對貪官剝皮實草,但是貪腐之輩仍前仆後繼,甚至越貪越大。

天下都在抱怨,說是俸祿太低所致,朕就給他們加俸。但是加俸之後呢?

杜家一門士子英傑,按理說是吃喝不愁了,加上家裏也有不少的田產,怎麽看都沒必要再貪了吧。

但他們還是不滿足,貪百姓的地不願意歸還,他們多這些地無非是每天飯桌上可以多出兩道肉菜,而百姓沒了這些地可就要餓死,是要造反的。

今天他們放出了心中的賊來貪百姓的地,明日就敢貪朝廷的稅賦,漸漸的就會像山東盛任那般,貪工程銀,甚至貪撫恤銀、賑災銀。

什麽時候這天下能沒有貪官,哪怕如那蘇綽所言,都是清官朕這個皇帝就不好管他們了,朕也是很樂意的。”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楊士奇默默地說道。

“天下太平的時候,做官的心裏就會蠢蠢欲動,因為他們一直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理應在方方面面都要是最好的,他們不僅要比百姓有權,還要惦記著比商人富有。”

朱允炆冷笑一聲:“想發財就別當官,當了官就別想發財,誰敢伸手,朕就砍了誰!”

說著話,朱允炆的情緒突然低落起來。

“你知道嗎,當年太祖彌留之際,召朕禦前談話,說起了胡惟庸案和藍玉案之中一些不為人知的隱秘,朕當時很受觸動。”

每一個朝代的開國初期,總是大部分的官員都是非常清廉的,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官員們便漸漸的約束不住自己了,他們心裏的‘賊’醒了過來,他們覺得自己應該大撈一筆,於是一個朝代的基礎便被慢慢掏空,最後轟然倒塌。

“胡惟庸是個多麽有能力的丞相啊。”

朱允炆感慨道:“朕翻看太祖當年的一些記述,這胡惟庸卻是有大才華的,他說要十年追上貞觀,就真的做到了。

洪武大世是在一片廢墟上建立並實現的,便覽二十一史,有哪朝哪代做到了?

所以哪怕這胡惟庸戀權專橫,飛揚跋扈,太祖都能忍著他,為的是活天下百姓的命。

但是天下承平之後,民力漸興,這胡惟庸就管不住他的手了,帶著淮西勛貴集團大肆侵占良田,地方上一個縣一個縣的吞!大批的百姓成了他勛貴集團的佃戶!

爺爺殺得狠啊,上萬顆人頭落地。”

朱允炆看向楊士奇:“朕不想這樣,朕害怕將來我大明的官員還這般重蹈覆轍,到時候遭殃的是百姓,倒塌的是國家。”

“歷朝歷代都有貪官,這是殺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