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6章 敵人永遠在內部

關於先禮後兵的作戰思想跟新兵制,其實是相輔相成得。

尤其是針對當下北方的局勢,那蒙古已經不成氣候,女真也尚未統一,都是一個個部落,或者小政權,那麽大明針對任何一個北方的政權得優勢,就是在於大明的縱深,你們就是再狠,這一巴掌也是扇不死我的。

那麽現在的戰略思想,就是先我主動示好,道德上我占據制高點,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你這一巴掌打過來,那我就要你的命。

只要有一方動手,那大家就別BB。

而事實就是你肯定打不死我的,但我要集全國之力,那我絕對能夠弄死你。

這其實還是大棒加紅棗的威嚇戰略,增加對方發動戰爭代價,你打之前要考慮清楚。

也可見大明的問題,從來都是在內部,不在於外面,在這個大航海時代,真正的威脅,其實是在西方,但西方現在也才剛剛崛起,還沒有跨洋跟大明作戰的本錢。

有足夠的時間給大明。

那麽只要穩定住內部,一切外部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什麽女真,郭淡真沒有將他們放在心上。

只要把自己做好,他們要麽加入,要麽死,沒有第三個選擇,如果自己都做不好,那也不需要去勞煩人家女真來動手,就是那驛站小兵都能夠滅你。

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內部永遠最關鍵的。

那麽改革自然就是重中之重。

朱元璋曾自豪地說道:“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他引以為豪的衛所制,其實也是參照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加以改進。當然,二者的結局那也是高度像似,都是因為土地兼並,士兵地位卑微,從而導致士氣低迷,戰鬥力低下,大量兵戶逃亡,然後進入惡性循環,不可避免的走向募兵制。

除非再來一次土地再分配,否則的話,是不可能再回衛所制。

但是縱觀歷史,要想土地再分配的前提,那就是必須經歷過一場大戰,新政權的成立,才能夠推動土地改革,否則的話,這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郭淡為什麽能夠推動自己的改革,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他不管在哪裏,他都鼓勵兼並土地,他鼓勵大農場主,他將大農主的非法的土地,都給算成他們合法土地。

在這個基礎之上,大地主們才願意跟他合作,也願意對此做出一些妥協,比如說消除佃農制。

當然,郭淡自己是非常願意這麽做,如果百姓人人都有土地,那工商業怎麽發展,另外,大家都種糧食,手裏都是同樣的貨物,交易的空間就非常狹小,無法形成商品經濟。

在這種情況下,衛所制正式進入壽終正寢得程序中。

一場由方逢時主持得軍制改革,在遼東鎮拉開了序幕。

首先就是要確立新制度。

第一步,就是提升總兵的權力,軍隊的指揮權都歸總兵。

畢竟兵力就這麽多,要是再限制總兵,那真得就沒法打了。

以前每個軍鎮都有太監監軍,但如今這個制度也將廢棄,萬歷不會再派太監監軍。

雖然提升了總兵得權力,但萬歷借著郭淡手段將財政給全部收回來。

軍餉統一由朝廷撥款,士兵們自己去一諾錢莊領取。

糧草由一諾糧行控制。

後勤也將交予風馳集團。

換而言之,總兵就只負責領兵打仗,其它的都不管。

就沒有派太監監軍得必要。

當然,萬歷還是會派太監去得,但卻是守著錢庫,負責記賬,跟其它地方一樣,幾乎所有得金庫,都是萬歷的人在負責監管,只是使用權在郭淡手裏。

這讓李如梅他們稍感欣慰,至少不會有太監來教他怎麽打仗。

這軍令還是在皇帝手中,總兵可不能自己決定發動戰爭,畢竟戰爭只是政治得延續,這打不打就還得由皇帝和文官來決定。

其次,加強基層管理,畢竟是募征合一,一旦發生戰事,就要立刻進入全民皆兵的狀態,故此在總兵之下,還會設立一個龐大的基層組織,專門負責調動百姓參戰。

而這個基層組織,就是由當地的豪紳、大地主組建起來的。

郭淡這麽安排的用意非常簡單,他就看一旦遼東失守,誰的損失最大,就讓誰來負責這個基層組織。

講國家榮譽,這個真的有些虛,誰能保證他們心裏在想什麽,郭淡就只相信利益,他一方面給予大規模免稅,幫他們搭建農場品市場,然後告訴他們,你們現在幹得事,就是在捍衛自己的一切利益。

最後,加強軍事訓練,加強軍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訓練制度,確保每個服役士兵都得到充分的訓練。

這些事雖然是郭淡與方逢時商量好的,但都是方逢時在主持,郭淡自己主要負責對外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