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月考(第3/4頁)

“當然,跟我你說,做ppt,我是專業的!”頓了頓,董茗茗又道:“而且,正好我也熟悉一下咱們了課題內容。”

顧惜想想,便點了頭。

——

於是,在剩下的幾天裏,三人便開始利用上課之余的時間開始準備第一輪答辯需要的材料。

過程中,守著兩位大神,董茗茗本來想旁敲側擊地打探一下兩個人的考試情況,分析分析究竟誰更好一些。可惜,見顧惜和盛修言兩個人都在認真的準備材料,董茗茗也只好作罷,繼續處於抓心撓肺的狀態當中。

——

第二周,‘SL青創賽’的第一輪答辯如期而至。

為了不造成參賽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大賽采取輪流答辯制:參加答辯的組在候場區等候,按照抽簽順序依次進入答辯會場進行解說答辯。

顧惜他們抽到的簽很靠前,因此,沒有等太久便輪到了他們。

三人走進會場,此時會場裏很安靜,除了前排5個主要評審,後排20位參與評審之外,也就只有幾個現場工作人員還有攝制組的人員。

她們剛進去時幾位評審似乎正在討論著什麽,顧惜隱約聽到好像是在說她們的課題。

顧惜三人面向評審做了自我介紹,坐在首排的其中一位女評審朝著他們笑了笑,道:“開始吧。”

現場,董茗茗負責PPT的播放以及她們組模型的掩飾任務,而顧惜和盛修言則分別對課題的設計思路、理念、可行性概述以及設計部分作了匯報。

在匯報過程中,顧惜可以明顯看出現場評審臉上的神情變化,從期待到驚喜,甚至其中那位女評審的臉上還一直掛著肯定的微小,這也讓顧惜內心的緊張消散了不少。

“以上,就是我們組的課題匯報,謝謝各位評審老師。”顧惜幾人朝著評審們行了一禮之後,結束了匯報。

坐在最中間的評審最先開口,評價道:“你們這一組的課題還是不錯的。”

這句評價雖然說得沒有很滿,不過透過這位評審的表情卻不難看出他對顧惜他們課題的認可。

頓了頓,評審的話鋒卻略微一轉,又指著那個模型道:“你們這個模型目前來看只能、我們姑且稱之為‘傳播’,現在只能傳播五中味覺和嗅覺物質,似乎有些太少了,我們也知道,無論是氣味還是食物的味道,它都是一個組合物質,是很復雜的。”

聽到評審提出來的問題,顧惜點點頭,並不隱瞞地解釋道:“老師您說得對,實際上要實現我們課題中所描述的味覺氣味傳播需要很復雜並且精細化的設計,我們的設計模型遠遠達不到,所以我們設計它的初衷更多的是想可視化地將運行模式演示出來,並且證明這個設計的可行性。”

顧惜的回答中肯,顯然讓評審十分滿意。

這時,另外一位評審開口:“那麽,我也來問一個問題,順著你們這個設計遠期的進展來說,氣味和食物的口味都是很復雜的組成,尤其是食物的味覺,氣味還比較好說,只需要將氣味物質按照比例組合釋放就可以了,那麽,你們課題中第二步提到的味道該如何實現,並且讓接收端的人真正感受到呢?”

被問及這個問題,台上的三人都停下來思索了片刻。

然後,盛修言說道:“本質來說其實沒有差別,氣味的載體是空氣,那麽只需要將味道找到一個載體就可以了,比如固態的糖片或是液態的入口噴霧。”

接著盛修言的話,顧惜又補充了一句:“至於食物的口感方面,可以利用電磁波設備在合理範圍內給口腔神經定向的刺激來實現。”

兩人的回答在評審的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是因為他們也是這麽考慮的,而意料之外則是因為評審們並沒有想到眼前兩個不大點的初中生能想到這一步,而且想法很完善。

“我沒什麽問題了。”這位評審笑笑說道。

“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另一位評審說道:“就是你們設計的這個裝置未來是應用於普通群眾的,過於復雜的設計過程可能會導致機器很大,就像現在的家庭跑步機一樣,占地方,麻煩,沒用,這個你們有想過嗎?”

聽到這個問題,顧惜想了想,點點頭,又語氣自信地說道:“未來這個設備的設計我相信不會太過於龐大的。”

說著,顧惜舉了例子:“這就像是通過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能夠將計算機的計算功能從160平方米濃縮到一台手機上一樣,我們這個設計未來的大小也可以做到只有手機那麽大,完全成為一個輕便的小型附加設備。”

“而且,就拿現在的技術來說,目前我們模型上所使用的運算芯片、敏感元件等等,實際上的體積都可以縮小到現在的5~10%,而其他很多輔助元件也已經可以做到微米級了。”這個顧惜是在顧邵書房裏某天在他的筆記本上面瞄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