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為了保障屏風的安全,林泉特地在市裏找了一家有經驗的搬家公司,包了一輛小貨車,在精心打包加固後,運到了京城。

到了京城,林泉按郵件上的地址,找到了鑒寶活動鑒寶處。

鑒寶活動的鑒寶處並不是在央視大樓,而是在某個大酒店節目組包的套間,林泉在事先和節目組工作人員溝通後,直接將屏風拉到了酒店。

隨後在酒店人員幫助下,送到了鑒寶的房間。

鑒寶活動節目組包的套間並不算小,林泉和幾個酒店服務人員送屏風進去時,裏面正有幾個專家模樣的人圍著一個瓷器做鑒定,林泉也沒打擾,就把屏風搬到墻邊,然後一邊看著屏風,一邊看幾個專家鑒寶。

幾個專家正拿著強光手電筒和高倍放大鏡對著瓷器一點點的看上面的紋理,幾個人還不時交換一下意見。

林泉在旁邊看著也沒覺得驚奇,很多人受電視鑒寶節目影響,看到節目上,上來一件藏品,一群專家一人看一眼,然後就在那誇誇其談,以為對專家來說鑒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眼就能看出出處,看出真假。

可其實,這都是騙人的。

鑒寶節目,它只是個節目,是節目就有劇本,所以整個鑒寶節目,其實是主持人、專家、送寶人、觀眾和幕後制片人、攝像組……一群人演給觀眾看的一出戲!

而節目上,專家之所以能一眼看出真假,那是因為東西都事先鑒定過!

許多藏品,尤其是古董類的,想鑒定假,比較容易,找出破綻就行,可要想鑒定真,除了那些大開門的東西,專家很難一眼認定是真,而且就算看著大開門的古董,在現代這個造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時代,想確定的斷定一件藏品是真的也很難,所以古董鑒定,往往得好幾個鑒定師一起鑒定,所有人都鑒定是真的,這才可能是真的。

之所以說可能,那只是因為現在還沒發現假的地方。

就像某著名博物館的那個《清明上河圖》,至今質疑聲不斷。

所以一眼斷真假,對鑒寶師來說,那就是個笑話。

林泉在這邊看著幾個專家忙活,大約過了十多分鐘,一個拿著放大鏡的專家突然咦了一聲,然後招呼其他幾個專家過來看,幾個專家依次拿著強光手電筒和放大鏡看過,幾個人搖搖頭,然後其中一個人對旁邊等結果的中年人。

“這位先生,您這件藏品我們有些看不準,您帶回去吧!”

中年人一聽急了,“什麽叫看不準,你們一群大專家,怎麽會看不準!”

那位專家絲毫不以為意,仍舊笑著說:“真是抱歉,這件藏品您還是帶回去吧!”

中年人一聽不願意了,“你們節目組通知我來,我帶著藏品大老遠來了,你們卻一句看不準打發我,這是什麽意思,店大欺客?你們央視節目就這麽牛逼麽!”

林泉在後面撲哧一下笑了,看著幾人突然都望過來,林泉笑了笑,對中年男子說,“這位大哥,幾位專家並沒有敷衍你,他們只是說的是行話,古董不論真假,看不準,就是不真。”

中年男子一愣,“我這瓷器是假的。”

林泉聳聳肩。

“怎麽可能,我這瓷器怎麽可能是假的,這可是我在拍賣會花了三十萬買的!”中年男子不敢置信的說。

“誰說拍賣會拍的就是真的,就算再頂級的拍賣行,賣的古董都不一定保真,而且古董拍賣都是按工藝品拍賣,人家只是賣工藝品,可沒真假一說。”林泉倚著門笑道。

“什麽,怎麽會這樣,”中年男子喃喃的說,“不行,我要去法院告他們!我就不信賣假的他們能不賠!”

林泉搖搖頭,“中國拍賣法規定:拍賣行古董可不保真!”

中年男子激動道:“我不信,我現在就拿東西去找他們。”

說著,中年男子抱著藏品氣呼呼的跑了。

等中年男子走後,林泉走上前,掏出名片,給每個專家發了一張,笑著說:“林記仿古工藝品工作室林泉,初次見面,請多指教。”

剛才和中年男子說話的專家接過林泉的名片,語氣有些微妙,“仿古工藝品?”

林泉突然想起古董行“仿古”的含義,忙說:“別誤會,我們工作室不是做古董的,更不是做高仿的,我們工作室是做仿古藝術的。”

幾個專家頓時笑了起來。

和林泉說話的專家也笑道:“在行業這麽久,還第一次聽仿古是仿古藝術的,那這位小友,你把藏品拿過來,我們幾個老頭子看看你們工作室是怎麽仿古藝術的吧!”

林泉指揮旁邊的酒店工作人員把屏風擡到房間中央,然後開始拆外包裝。

“看著好像是屏風!”幾個專家小聲說。

“是屏風,還是剛繡好的呢!”林泉一邊拆一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