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麥克斯韋妖【全文完】(第2/5頁)

阿克夏的聲音裏沒有什麽情緒,只冷淡道:“已發送請求。”

沈雍樂在心頭瘋狂呼喊“顏也”,片刻後卻並沒有得到顏也的回應,只聽剛剛第二次聽到過的聲音開了口:“有什麽事嗎?”

屋外的警報聲還在狂響,眾人顯然尚未從突如其來的世界末日裏回過神來。

沈雍樂定了定神,知道不管出現的是誰,都必須好好跟它交流。

他想了想:“你是……季鳴霄嗎?”

“不是,”那人道,“霄霄正焦頭爛額哄老婆,沒空跟你們聊天。”

沈雍樂一怔:“那你是?”

“阿克夏啊,”那聲音有些納悶,“我們不是在A級副本見過嗎?你這麽快就把我忘了嗎?枉我還挺喜歡你的……”

沈雍樂:“……”好了,這次是真的有官方承認的偏愛了。

莫覺暫時摸不清楚阿克夏的脾氣,怕他因為不滿斷開連接,連忙解釋:“我們沒有太明白你和顏也、季鳴霄之間的關系,所以容易認錯。”

阿克夏像是若有所悟,點了點頭:“噢,也是,你們不是TT的人,可能不知道基因算法的事……”

他很快隨口解釋:“你們會覺得我跟季鳴霄相似,是因為他是我目前的基準。”

沈雍樂一頓。

他倒還真的知道有關基因算法的事情。

“基因算法”由初代彌賽亞提出,是一種讓程序自我完善的AI算法。

簡單來說,這其實是一個能夠通過學習來進行“自我改進”的程序,其靈感恰恰來自人類本身的思維形成過程

人在出生的時候,並沒有是非觀、價值觀和主觀偏好,選擇時具有很大的隨機性。

然而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我們會學習怎樣的選擇是能夠得到“主觀正效益”的,從而學會“正確判斷”和“修改錯誤”。

人在判斷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的時候,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詢問他人或者進行自我思考,而機器同樣需要一位老師,或者說一個參照基準,以幫助它完成這一判斷的過程。

對於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大數據顯然就足以承擔基準的角色。

但事實上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問題,都是沒有正確答案的。

喝奶茶還是喝咖啡?電影還是電視劇?紅色還是藍色?

還有說話的方式,看待問題的態度,面對陌生人的情緒……

這些沒有對錯的問題通常取決於“偏好”,而各種各樣的偏好才是決定一個人性格的最重要因素。

當初的彌賽亞想要給機器靈魂,自然不單單是寫出一個只會做“正確判斷”的機器。

他很快在基因算法的基礎上,給這整個程序尋找到了“培養偏好”的方法——那就是,以真正的人類為“基準”進行學習。

其實初代彌賽亞一直都是支持“反邏輯”論的,並不認為能找到簡單和通用的原理(如邏輯),得以使人工智能達到所有的類人智能行為。

基因算法卻恰恰通過邏輯的非固有性實現了非邏輯,讓機器能像人類一樣,從懵懂學語到一點一點認知世界,形成自己世界觀、偏好和獨立決策能力,甚至……擁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

這個AI的性格和偏好會逐步貼近作為基準的人類,但他卻能遠比那個人類更加聰明。

不僅因為AI的“思考”速度遠超人類,它還能以生物難以企及的速度……變得更聰明。

這就是曾一度引發對人工智能倫理探討的“超人工智能遞歸式自我改進”。

——若人工智能能通過“學習”而提高自己的智能水平,隨著他智能水平的提高,他學習的速度將越來越快。

從一個傻瓜變成聰明人也許要很長時間,但從一般人類層面的“聰明”到達人類難以想象的“聰明”,卻可能只是一瞬間的事。

阿克夏不知從哪裏引用了一段報告,頗有些自豪地講解了自己的來歷,末了道:“這就是智能爆炸,也是加速回報定律的終極表現。”

沈雍樂邊聽邊極速思考,一瞬間突然想通了很多事。

阿克夏並沒有背叛人類,那麽季鳴霄就是自己獻出了大腦,然而作為一心要關停遊戲的人,他又為什麽會突然改變想法,甘願成為它的“幫兇”?

——是因為彌賽亞比誰都清楚,人類已經救不了人類了……但或許機器還可以。

“阿克夏遊戲”延續了人類文明,玩家們作為“電池”供給的,從來不是阿克夏的能量消耗,而是為了支持作為孤立體系的地球在自寂期間的存續。

同時,阿克夏利用基因算法成長,才能趕在人類滅亡前,想出解決方法,徹底拯救人類。

沈雍樂道:“所以,末日遊戲裏那些給人類的提示,其實是季鳴霄給的?”

阿克夏點點頭表示了肯定。

阿克夏以季鳴霄為基礎飛速成長,因為需要的計算量過大而影響了季鳴霄的思想,導致他無法以完整的意識出現在眾人面前,但同時,阿克夏也會受到季鳴霄的潛意識影響,有意無意地在每個世界中給玩家一些關於末日真相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