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第2/3頁)

孟瑾棠沒隱瞞目的,直言自己是要過來查找五蘊砂的資料,但話音方落,檀無欒便像是被人施了定身咒一般,立在原地一動不動。

暗室中無風,火光如豆,安安靜靜地亮著。

暖色的光映在檀無欒的眼裏,像是天光倒映湖面——對方的情緒變化不多,孟瑾棠又是江湖宗師,迅速捕捉到了檀無欒那縷發自內心的強烈訝異之情。

孟瑾棠關切了一句:"怎麽了?"

檀無欒慢慢道:"五蘊砂的話,陛下的私庫中存有一些,護國寺也存有一些,天下閣中應該也有。"頓了頓,又道,"我身上也帶了一件。"

孟瑾棠微微揚了揚眉,感覺自己不愧是頭頂玩家光環之人,隨便走到哪都能觸發劇情。

檀無欒解下一枚掛在自己脖子上的飾物,這件小小的裝飾品形狀如劍,看起來頗有些年份。

五蘊砂能切割太歲玉,但這兩類礦材有一個特點,就是用來切割太歲玉的五蘊砂,其保存年份不可低於太歲玉,又因為五蘊砂材質頗為脆弱,經常消耗在保管的過程當中。

孟瑾棠能看出,當日從無名地宮中取出的石盒至少是百年前的東西,而這件寶劍形狀的飾物,差不多也是那個時候的東西。

在短短一霎那的驚異後,檀無欒迅速恢復了本來古井不波的心情,她把飾品遞給孟瑾棠後,又取了一些相關的典籍出來,其中不止有五蘊砂的記錄,也有太歲玉的記錄。

這兩中礦物都十分罕見,連萬寶樓跟錦繡山長那等財可通天下的武林世家都未必能夠瞧見,但檀無欒這裏不但有,還保管了許多,顯然是平時有意收集的後果。

檀無欒看了眼寶劍形狀的小飾品,隨口解釋道:"這是家母所留之物。"又補充了一句,"我以前曾經對這件物品感到好奇。"

這些書冊都有明顯的翻閱痕跡,孟瑾棠隨手打開一頁,發現關鍵內容邊上都有批注,檀無欒甚至還總結了一本筆記,裏面收集的信息比系統所提供的更加詳細,提到之所以有人認為太歲玉是活的,乃是因為這中礦石埋於地下時,可

以到處移動。

但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因為他們通過研究發現,太歲玉的移動方位軌跡,跟日月潮汐的變化都有關聯,很可能是被地下水推動轉移,並未出於本身的意志和需求,與真正的動物又有不同之處。

兩邊的觀點皆有一定的道理,但都無法徹底解釋太歲玉的奇異性質,至於五蘊砂,相關的研究就更少。

孟瑾棠拿著飾品小劍,觀察著它的外形,連上面最細微的紋路都不曾漏掉,她覺得這件東西跟那個來自於地宮的盒子,其實是出自同一人之手,這個判斷既是因為兩件物品在造型上保持著一致的審美風格,也是因為對遊戲策劃人員的了解。

檀無欒抱著一堆典籍,將寒山掌門帶到了外書房當中,然後離開去倒茶——她的社交網絡固然簡單,平時也很少需要跟旁人客套寒暄,但也不是不通世情之人,曉得萬一孟瑾棠需要做些什麽,自己在邊上立著,不免多有不便,於是主動避開片刻。

孟瑾棠拿著飾品小劍,在盒子表面上輕輕一劃,在切割的時候,她沒感覺到任何阻礙,輕松得就像是把手指慢慢沒入水中。

放在盒子裏面的,是一張由許多碎片拼湊而成的羊皮紙。

這張紙大半都已經被拼好,但中間還缺了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孟瑾棠打眼一看,察覺到上頭有些奇怪的花紋,可能是道教符箓。

——或許這玩意不是寶藏,而是那些邪道前輩用來鎮宅的祈福類道具。

除了羊皮紙之外,邊上還留了一封信箋。

孟瑾棠覺得,太歲玉不僅具有生長跟移動的特性,同樣具有不錯的保存效果,否則這麽多年過去,裏面的物品早該腐爛得十分徹底。

信箋來自於當初建設無名地宮的邪道前輩,他們表示,羊皮紙上記載的符號線條,不是大部分人以為武功秘籍,而是地形路線,只是畫得比較簡略抽象,後人可能不好理解。

孟瑾棠:"……"

這可真是太不好理解了。

想法難免隨著閱歷變化,她現在認為,都婆國大會中考些丹青書法相關的題目,也不算刻意刁難江湖中人,而是主辦方抱有希望武林中的後起之輩在今後的學習當中,能武功文藝兩開花的良好願景才做出的決定,若是只注意武學等主課,不注意詩詞書畫這些副科的話,就很容易步上某些偏科前輩的後塵——明明留了地圖,卻沒人能夠解讀。

那些邪道前輩提示,地圖所指,不出意外的話就是《補天神訣》的所在,他們認為,當時羅浮散人、白雲居士還有七星觀主這三人之所以沒有把《補天神訣》的正本拿出來,是因為他們在看過後,就因為某中原因,失去了跟正本接觸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