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5/5頁)

但事實上若飛給玉米命名,只因那玉米粒跟碎玉一般,又與稻谷一般的時間熟悉,早前說叫旱米。

可他帶著自己手底下的人已經培養出合適旱地種植的稻谷,那就是正兒巴經的旱米了。

於是便給玉米取了玉米這個新名字。

本來種子不多,當初若飛怕給種壞了,所以沒有一次下種,但摘來的玉米孟茯還是拿了兩個裝起來,打算跟著沈玨他們的船只帶來的一部分金銀珠寶一起送往京城去。

那是抵稅收用的,到時候直接估價進國庫。

李紅鸞曉得了,有些心疼,“總共也沒多少玉米,您還給皇祖父作甚?何況送到那裏,只怕已經沒了甜味兒。”

“你這丫頭懂什麽,這叫禮輕人意重,他興許看著一開心,又能多活幾年呢。我這麽做還不是為了你哥哥著想。”孟茯這倒不是扯謊,因為原著裏李尚就是個老壽星。

而如今大齊逐漸走上盛世,更沒有什麽內憂外患,只怕他活的時間就更久了。

李紅鸞一聽,竟然覺得孟茯說得有道理,“還是姑姑聰明,改明兒我也去給皇祖父多準備些禮物。”他多活幾年,哥哥就能晚幾年再做皇帝。

那皇帝可不是個輕松活計,天天都要被困在宮裏,哥哥還打算下一次跟著沈玨他們出海呢!

有了這一次的出海成功案例,若光兄弟他們倆也打算一起去。

在第三波玉米收成的時候,若飛若光也定親了,孟茯也就是這個時候,終於有喜了。

那麽多雙眼睛看著的肚子終於有了反應,不曉得叫多少人高興壞了,反而是沈夜瀾和孟茯夫妻倆最為平淡。

十月後,備受期待的沈曜出生了。

與舅舅雲什一般,有著一雙藍色璀璨的眼珠子,結合了他父親完美無缺的俊美臉龐,一下讓獨孤小魚和九餅一起掙著往後要給他做媳婦。

不過這是後話了。

出海去大洋彼岸的船只三月前就出發了,這一次那一直不同意兒子出海的沈晝言竟然帶著房素屏一起踏上了航海之行。

沿途就開始跟兒子學習那些國家的話,卻沒曾想居然不如自己那病懨懨的媳婦學得快。

而且今兒學明兒忘,等到了那大洋彼岸的時候,只記住了一句‘你好’怎麽說。

反倒是房素屏在這裏住下後,日日在交易的長街聽兒子他們販賣貨物,這本地語言水平更是突飛猛進,三個月後就直接將兒子他們都甩在後面,很是流利地跟本地人交流。

沈晝言也是帶著皇命來的,本是打算讓兒子隨行做個翻譯,卻萬萬沒有想到,最後竟是自己的夫人成了自己的翻譯官。

這房素屏大抵就是最早的女翻譯官了。

夫妻倆自此後的十年間,幾乎都是待在這片土地,直至聽說馮大舅快不行了,這才踏上歸程。

而也就是這十年的時間裏,讓這大洋彼岸的人都知道了在他們的對岸,有個特比強大富饒的國家,叫做大齊,他們每隔一年半都會帶著無數的珍寶越過那重重大洋,而他們這裏的人,更是有不少被他們豐富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吸引,每年都有人不斷踏上他們歸程的船只,去往大齊求學。

所以在沈曜七八歲,跟著一幫比自己年紀還大的侄兒侄女們讀書時,他們的同窗裏,有不少頭發有著奇奇怪怪顏色,眼珠也與他一樣,和大齊子民不相同顏色的同窗。

而千百年後,後世對於李尚的記載,很是奇妙。

說他前半生是個殘暴狠戾的昏君,將忠心耿耿的蒙家軍埋在黃沙之下,還貪花好色,沉溺酒色。

而後半生卻忽然遣散了後宮,將被金國遼國強搶而去的十幾個州府都奪了回來,也是這勝利的結束,成就了往後大齊盛世的開端。

這份盛世繁榮一直持續了幾百年的時間裏,聽說那時候每年往大齊朝貢的國家便上達兩百多個,白皮膚的人有,黑皮膚的人也有。

這讓後世的學者忍不住懷疑,難道這個大齊最為叫人難以評價的皇帝李尚,在後半生被後世人穿越了麽?

因為那時候居然有出租馬車,鏢局的業務居然和後世的快遞也一樣,不但如此還有不少脫貧攻堅的扶貧項目。

也正是因為這些,大齊才能在短短的時間裏繁榮富強起來。

所以網上當時不少人都堅定地認為,李尚的後半生,絕對換了個後世的靈魂。

事實上,大齊末年,發生了最為嚴重的天災,幾乎將所有記載著關於沈夜瀾孟茯他們這一行人,甚至是他們的子孫,曾孫的有關記載都燒了個幹凈。

關於大齊那些年最為完整的歷氏,還是從李尚墓裏挖出來的。

可出乎意料,他的墓十分簡單,記載也只是他在位年間發生的大小事,而卻沒有明確地記載這些大小事情為何發生,又有哪些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