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6/14頁)

這時,手背一陣冰涼,他下意識垂頭,原來是被王桑榆給握住了。

只聽王桑榆說道:“夫君,你聽我說,孩子沒死,我拼死在亂葬崗將孩子生下了,被一個老扇豬匠救了,那一代村子裏你只需打聽,就能找到他家。”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

便是如今蘇公子的感受了。

一時也不覺得王桑榆的手涼了,整顆心都暖呼呼的,“當真?”

王桑榆篤定地點了點頭,其實她也不知道那是誰給自己的信,裏面說的是真還是假。

但是讓這姓蘇的傻子跑一趟,也無妨。

蘇公子見她點了頭,當即連忙保證道:“你放心,我一定會將我們的孩子接回來,親自撫養。”

王桑榆頷首,眼裏滿是淚,“是個兒子,往後你還可以教他讀書寫字,一定會像是你一樣出息的。”

蘇公子滿心感動,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可回頭看到王桑榆如今的模樣,心中不由得又是一陣淒涼,“我要怎麽才能救你?”

王桑榆想著,就算自己被救出去了,這身體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所以拒絕了,“秦家雖害了我們一家,可那些下人終究是無辜的,就算你能救我出去,我也沒臉繼續活著,我如今只放心不下你跟孩子……”

說罷,嗚嗚哭起來。

臨死到頭,她在蘇公子面前所展現出來的,還是個天真善良的女人形象。

她還繼續說些話博取蘇公子同情,獄卒便來催了。

兩人依依不舍,好不可憐。

蘇公子從牢房裏出來,頭一件事便是去尋孩子。

但是當蘇公子看到老扇豬匠將孩子養得極好,他又忙著張羅王桑榆的事情,他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妻子就這樣死了。

所以便沒有馬上去將孩子要過來。

能不能救是一回事,重點是去不去救。

倘若不去試一試,他往後一輩子裏只怕都會愧疚的。

若是他早一點找到桑榆,早一些發現她被秦家的人挾持,那一切也許就不一樣了,這所有的錯都是因為自己的無能。

在宮裏的孟茯一直關注著王桑榆的事情,知曉那蘇公子在見過她一次後,就去了城外那村子。

不由得警惕起來,蘇公子無緣無故去那裏作甚?城外那麽多村子他不去,偏去了此處,不是替王桑榆找孩子,還能是作什麽?

可王桑榆怎麽知道孩子在那裏?難道當時老扇豬匠將孩子抱走的時候被她看見了?

這也不是不可能的問題。

除此之外,孟茯想不到蘇公子去那個村子的其他緣由了。

知曉這孩子的,除了自己就是拓跋箏了,拓跋箏沒理由去告訴王桑榆和孫公子,而自己在這宮裏,也就前些天聽柯子瑜說起王桑榆毒殺秦家滿門的事情後,與玲瓏提過。

玲瓏一直和自己在宮裏,當然不知道。

而且當時這殿裏除了她之外,再無旁人。

如果一定要說有人的話,那就是李尚跟自己提過的那個鏡衛了。

只是他一直藏在暗中,孟茯並未見過此人,但聽李尚說他是鏡衛裏的老人了,應該不可能是他多事。

何況既然是鏡衛,怎麽可能去插手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所以孟茯也就沒多想,畢竟王桑榆極其有可能就是柳婉兒。

如果她真是柳婉兒,能知道那孩子還活著,且如今在何處,孟茯一點都不奇怪。

反正在她身上解釋不通的事情太多了,孟茯不止一次想過她是重生的或是靈魂穿越等等。

至於她如何得知這蘇公子去看了王桑榆後,還去了那村子看孩子。此事還是全指望著柯子瑾幫忙。

每日柯子瑾必定來宮裏看她,順便看看李琮的母妃。

李琮的母妃也會過來,但她是個小心慣了的人,知曉禍兮福兮都是因為孟茯,又怕人家背後說三道四,所以極少過來。

而且不管如何,她始終是個長輩,斷然沒有她每天來玉簪宮的道理。

孟茯倒是想四處轉一轉,可還是那句話,戰事未歇止,李兆也還沒落網,所以她才夾緊尾巴做人,哪怕這玉簪宮裏著實無趣,但也忍了下來。

唯獨是覺得有些對不住玲瓏,所以今日柯子瑾來,便勸著她道:“你還是與她出宮,不必再來了。”

玲瓏前陣子出去了一趟,但不放心孟茯又回來了。

她也在這宮裏待了些日子,實在是悶得慌,所以很心疼孟茯,“要不你也和我們一起出去?”

孟茯搖了搖頭,“你出去吧,你先四處逛一逛,待我可以出宮了,你也好領我去玩。”

玲瓏聽罷,心說這樣也好,便收拾行李,依依不舍辭別了孟茯。

她走了,孟茯反而覺得輕松了些。

玲瓏最是喜歡熱鬧的一個人,整日和自己在這裏,還不曉得多難熬呢。自己尚且還好,看看雜書什麽的,還能打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