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6/6頁)

“那這也才七口人,其他的呢?”孟茯問,既然是十幾口分到大院子的人家,怎麽才數出七個來?

“他們家還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姑娘,姑娘代嫁年紀,說是不好拋頭露面。小兒子老媽媽說他小時候身體弱,吃不得那些苦。”這也是李君佾發愁的緣由。“還有一個是老媽媽的親弟弟,因為家窮,所以沒討著媳婦,如今跟他們一起,每日爛酒,也做不得什麽。”

明明還有三個好手好腳的人,卻要等著父親和大哥來掙錢吃喝。

還有那個酒鬼。

孟茯怎麽覺得這老大就是牛馬畜生,苦命幹活養活弟弟妹妹和酒鬼舅舅。

一時有些氣惱:“這樣的人家,登記的時候應該給分出來。那老大一家子還不曉得怎麽吃虧呢!”

李君佾有些意外:“姑姑您怎麽知道?”明明已經吃上白米飯了,可是今兒他去的時候看到那老大家的三個孩子吃的是米糠扳指菜葉子。

後來細問之下,才曉得老太太覺得他們吃了浪費,所以拿一部分白米換了銀子,買了這米糠回來給他們三個小的吃。

當下只與孟茯細說起來。

孟茯聽罷,都替那老大一家生氣,一面問著李君佾:“那你這想了一頓飯,可是想出了對策,打算怎麽辦?”

要說這只是一個小家庭的事情罷了。

但朝廷不就是一個大些的家庭麽?

往後這樣不可理喻的事情李君佾還會遇到更多。

所以孟茯有心讓他來處理這件事情。

李君佾愁眉不展,“我了解過了,這老大一家的確是親生的,但因為老太太有些偏心,又不喜歡大媳婦,所以如今老大家的日子不好過,如果他們想要分家是不可能的,老太太不同意。所以想讓他們分開,他的工錢不會白白被拿走,自己的兒女繼續吃糠咽菜,只能是衙門推出新令,強行讓他們分家。”

但這不現實,自來就沒有這樣的律令,強制分家,到底還是要他們自己親口提起,自己去爭取,旁人是幫不上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