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8章 肝膏湯瀕臨失傳的原因(第2/2頁)

這很有可能是豬肝浸泡時間太多,肝臟中多余的血水沒泡出來的緣故。

除了肝臟之外,這道菜品還會用到澱粉、蛋清、蔥姜、竹蓀等配料。

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像是雞樅,不過跟雞樅不同的是,形態完整的竹蓀,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

這種優美的造型,使得竹蓀有“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後”等美譽。

除了顏值高之外,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自古就被列為珍奇食材,曾經還是貢品。

在今天,竹蓀的價格依然高居不下,除了竹蓀對生長環境比較苛刻之外,竹蓀那短暫的成熟期也是阻礙其無法大規模發展的制因。

竹蓀在傘裙打開之後需要迅速采摘,最多四五小時之後,竹蓀就會逐漸腐爛消融。

這麽短的時間,不僅需要把竹蓀從竹林裏挖出來,同時還要盡快運到山下進行初加工,這種制約,使得每一株竹蓀都彌足珍貴。

今天要用的竹蓀已經準備好,等會兒直接用清水浸泡就行。

徐拙已經會做清雞湯,所以這一步就省掉了,魏君明直接從砸豬肝開始教起。

所謂的砸,指的是用刀背的把鮮嫩的豬肝雜碎,砸成肉泥,同時在砸的時候,還要把豬肝中的筋膜完全挑出來。

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口感嫩滑的肝膏湯。

要是有筋膜摻進去的話,整個肝膏湯的品質就會大打折扣。

徐拙聽著魏君明的講解,有些茫然地問道:“幹爹,這年頭誰還用砸的方式啊,直接破壁機攪成肉泥不就行了嗎?”

魏君明一聽,隨即笑了起來。

“小拙,你知道肝膏湯這道菜為什麽瀕臨失傳嗎?就是因為有你這樣想法的廚師太多給造成的。

好的菜品,不光考驗的是廚師的耐力和技巧,更重要的心性。

一味的投機取巧,是做不出完美的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