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2/2頁)

劉清見她始終沉默,想了一想,道:“我知道你原來的丈夫死了。可是生死這種事情,也不是咱們能左右的。你想開點,等回了洛陽城,我嫁人之後,你若想再嫁只管跟我說。不過我沒出嫁之前,你可不許走。”

蔡琰嗓音幹澀,失去了一貫的優雅舒緩,“殿下,你可知道朝廷要怎麽處置涼州軍?”

劉清一愣,道:“怎麽處置?就給司徒王允處置唄。聽說城內徐榮、胡軫等人已經投降了。估計在外邊的涼州軍接到消息,知道董卓死了,也會一起投降吧。”她笑笑道,“難道他們還真能造反麽?”

蔡琰拼命回想夢中所見,可惜她夢中回到漢地後聽說的不多,能確認的只有涼州軍反叛與小皇帝被劫兩件事,至於細節緣由卻不甚清楚了。但是這也足夠她做出判斷,指望著在外的涼州軍主動投降是不現實的。很可能在外的涼州軍有了喘息之機,又死灰復燃了。

劉清擺好了棋盤,見蔡琰只是出神,敲敲棋盤,道:“先生難道是在擔心涼州軍之事?”

蔡琰看向劉清,她曾聽劉清講述過那日救她父親的情形。當劉清開口時,司徒王允無論如何也不肯。後來小皇帝與司徒王允談些筆墨紙硯的瑣事,入內室待了片刻,再出來時,司徒王允便同意放人了。

“先生?”

蔡琰又想起了董卓被殺的那個下午,小皇帝來到未央宮捧起她夢中所得的《悲憤詩》。他看向她的目光,洞徹明晰,仿佛能看透古往今來、前世今生。

“我想去見陛下。”蔡琰站起身來。

劉清訝然道:“你要見皇帝?為什麽?”

未央殿中,劉協結束了一日的騎射練習,換了幹爽的衣裳,正獨自坐在巨大的沙盤前,推演函谷關往長安城中這一段可能發生的交戰。小黑狗安靜得趴在他膝頭,濕潤微涼的小鼻子拱在他掌心,噴出一陣陣溫熱的氣息。

“蔡琰?”劉協微微一愣,將手中的小旗子插在沙盤高山之上,低聲道:“叫她進來吧。”

蔡琰垂首,緩步上前。

劉協仍坐在沙盤之後,見她越發瘦了,猜想大約是這幾日為蔡邕擔驚受怕的緣故,便笑道:“先生瘦了,教朕的姐姐辛苦吧?”

蔡琰忙道:“長公主殿下聰慧率真,臣毫不辛勞。”

劉協微微點頭,道:“你要見朕,所為何事?”

蔡琰道:“日前托賴陛下援手,營救家父。臣未能當面致謝,心中不安。今日前來,面謝陛下。”

劉協道:“伯喈(蔡邕字)乃是國之棟梁,朕救他是因為他值得。你不必放在心上。”他看著蔡琰,笑道:“最近可又得了佳作?朕很喜歡先生的詩作。”

蔡琰心中一跳。她與皇帝交往其實不多,但是卻很明白皇帝與長公主雖然血脈相通,性情卻大不相同。長公主看似精明,實則糊塗,有些大大咧咧,不怎麽在意細節。皇帝卻恰恰相反,年歲雖小,然而滴水不漏,叫人無法解讀。她夢中所得的詩作,長公主殿下會認為是她虛構的故事,皇帝卻未必。皇帝大約會以為那詩中所寫,乃是她推演的天下大勢。

“陛下看過臣所作的《悲憤詩》,”蔡琰輕聲道:“臣鬥膽,請陛下果決處置涼州軍。”

劉協撚著手中小旗,笑道:“這些事都由司徒王允決斷。”

蔡琰道:“陛下既然能讓司徒大人改變心意,救出家父。便能再讓他改變心意,處置涼州軍。”

劉協熟視她良久。

蔡琰,蔡昭姬,也即是後世所稱的蔡文姬,此時還很年輕,素服素面,形容消瘦,此刻跪坐在他面前,與他隔著巨大的沙盤,雖然垂首,然而脊背挺直,透著一股獨屬於女性的韌性。

“你會看沙盤嗎?”劉協忽然開口。

蔡琰一愣,緩緩擡首,遲疑道:“臣……不會。”

“來,朕教你。”劉協微微一笑,伸手指向那錯綜復雜的沙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