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古代賑災下(第2/3頁)

排隊的人群中,或真心,或只是為了能夠不得罪百貨鋪而附和,又或者是嫌棄那大娘浪費大家時間而懟人的,直把那一叉腰能罵蔫整條街的大娘給懟的捂臉逃離這裏。

隊伍中,不乏有大娘的親屬,甚至丈夫、兒子兒媳、孫子孫女等等,不敢吭聲,怕被人揪出來趕走。

他們家是真的窮,雖然在鎮上,但存糧反而比鄉下的人更少,家裏已經連著斷糧好幾天,維持著保持吃一天斷兩天的流程,就為了能夠撐到春耕之後。

這娘們,家裏都這樣了,還不肯閉上她那破嘴,這百貨鋪能夠弄到別的大商鋪都弄不到的稀奇貨源,說明背後來頭之大,根本難以想象,哪裏是她一個老婦人想汙蔑就能汙蔑的。

那大娘被趕走後,隊伍恢復正常,就算看到顧記施粥點給的粥非常稀,也再也沒有人敢胡咧咧。

那小乞兒跟父親排在前方,手裏端著破了口子的碗,看著熱騰騰的碗裏,白白的稀米粥中,還混著一顆一顆的粉色玩意兒,水面上似乎還飄著什麽。

走出人群,光線明亮,再次看去,小乞兒驚喜的用腦袋輕撞阿爹的大腿:“爹,爹快看,這上面飄著的是油花嗎?”

“這綠色和紅色的小點點,是菜和肉嗎?”

很快,先一步取了粥的人驚喜萬分,雖然這白米粥稀了點,裏面竟然還有一點點肉、白菜以及熱乎乎,吃了讓人身上能提起勁兒來的油花!

除了這些,這白米粥竟然還帶著點鹹味,裏面放了鹽!

顧記施粥點在鎮上掀起一陣熱潮。

這次,不是因為百貨鋪出名,而是因為這次雪災後的第一家願意出來賑濟災民的人家,以及給大眾的粥裏竟然還帶著蔬菜、鹽和肉!

到了第二日,鎮上的一戶大善人也出來施粥的時候,顧若安這邊的粥,從鹹味變成了甜味,這次沒有放鹽,放的是白糖!

這也就導致了,百貨鋪施粥,雖然不比別家的粥濃,但吃著更頂餓。

也是因此,不僅是在貧民間,就連在那些大戶人家,都頗有好名。

不是因為給了鹽、糖、肉,和冬日裏難得的蔬菜,而是因為百貨鋪既然能把比米還要昂貴的這些東西拿出來給大家分著吃,卻依舊只給這點米,這說明不是因為百貨鋪小氣,而是百貨鋪的糧食有限,只能利用更昂貴的食物加入其中,來賑濟災民。

這恰恰說明了背後之人的用心。

也因此,好多人想起來,當初百貨鋪糧食不肯漲價,導致所有人蜂擁而來,將百貨鋪的糧食一購而空。想必糧食就是在那時候出現了短缺問題。

顧若安這邊,卻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般糧食短缺,她只是不想過度消耗現位面的糧食,每天只提供五百斤糧食,加上那些肉、大白菜和鹽,足夠供一萬五六千人。

施粥第二日多了一戶人家,也給顧若安這邊減少了不少壓力。

新位面那邊,遭到了顧若安的瘋狂捕獵,為了提供給古代位面每天兩只野豬,施粥十天,附近有二十頭野豬被抓,一時之間,再也沒有兇猛野獸靠近小木屋,如果他們還想繼續捕獵的話,每天都得更加深入叢林才成。

顧若安看看天色,抹了把額頭:“今年我們在這裏也開始大量養殖和種糧食吧,不然哪裏出問題,總靠現代位面,那邊也吃不消。”

況且,若是日後現代位面出問題,古代這邊再起戰事,糧食短缺該怎麽辦?

顧若安想的很多,統子卻是顧若安指哪兒,他就打哪兒。

古代施粥到了第十二天,顧記施粥點的肉開始變少,除了新位面那邊越來越難遇到野豬之外,古代這邊好些人也在嘀咕,百貨鋪的人到底是養了多少豬,才能供應這麽久。

要知道,古代養豬技術落後,加上馴服野豬的歷史尚短,一只成年家豬體型較小,能有七八十斤的重量都算是養的膘肥體壯。

按照顧記施粥點的出肉量,這一天得有六七頭豬,十幾天下來,那就是七八十頭豬被宰殺。

第十二天,粥裏的肉變少,可能只能看到油星,但看不到肉,反而在所有人眼中是正常的,甚至有許多人暗地裏腦補,覺得百貨鋪是將自己家的養豬場幾乎全部宰殺,來供給給這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現在是雪災,百貨鋪傾囊相助,每天嘩啦啦的銀子往外流,也不知道得到什麽時候才能結束。

過去是鉛筆、想必和宣紙,明明那些東西弄的好了,也能賣上高價給別人,比如行軍的時候,用毛筆多麻煩,這時候有鉛筆就方便多了,字寫錯了不需要換紙張,更不需要把字劃掉看的臟汙一片。

比如長途跋涉去什麽地方的時候,路上用這種筆用於書信更方便。

一支筆、一塊橡皮,和十張宣紙,此為一套,讓別的商家來賣,這一套可能二錢銀子都買不到,百貨鋪卻往外賣出去2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