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新影》:除了詭計,還有英雄(第3/4頁)

為了詐出子虞的意圖,田戰問他‘都督,何苦自囚於密室?何不取主公而代之?’

子虞毫無防備,直接說出了關於替身境州的一切,同時表明了自己的真實意圖‘你幫我攻下鏡州城,事成之後,擁我為王,你是都督。’

田戰,表面是子虞心腹,實際上卻是鐵杆的保王黨。

正因為田戰的情報,沛王才對子虞起了殺心,才知道境州城不日將破,才能在境州快被子虞滅口時,能將境州救出來。

也因為田戰的情報,沛王派出的刺客,才能迅速就找到子虞的藏身之所。

沛王沛良並不是一個昏君,但他也不是一個全知全能的神,他之所以能夠掌控全局,只是因為田戰從始至終都是他的人。”

嶽關的這番話,讓不少演員都有些懵。

田戰是沛王沛良的人,這件事情劇本是沒有直接寫明的,所以他們很多人都不清楚。

聽嶽關這麽一說,他們才反應了過來。

原來是這麽回事。

這樣一算的話,劇情確實是通順了。

“張導,真的是這樣?”大家看向張一謀。

張一謀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其實這條線埋的還是很清楚的吧?”

吃瓜群眾:“……”

嶽關攤手:“看大家的反應就知道了,這條線劇情裏從始至終都沒有講明,除非看電影很認真,否則就錯過去了。”

張一謀不解:“這不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翻版嗎?沛王沛良在殿上射田戰的一箭,就是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很難理解?”

“對我來說不難理解,但是對於一些觀眾來說,他們想不了那麽遠。張導,看個電影而已,還要讓觀眾聯系歷史事件,對觀眾的要求太高了。”嶽關道。

張一謀想了想,還是被嶽關說服了:“那就改一改,在劇中最後點明一下。”

確實是要點明的。

不點明,田戰這條線就邏輯不通順,沛王沛良這個人的人設也不圓滿。

像沛王沛良這種隱忍的瑯琊榜(LYB)主公,既然並非無能昏君,當然不可能全無追隨者。

畢竟,他才是正統。

所以,田戰就是最鐵杆的保皇黨。

把這些都點明了,田戰和沛王沛良也就都立住了。

這個改動沒有牽涉到其他人,所以大家基本都沒有意見。

張一謀重新看向嶽關:“還有嗎?”

“有。”嶽關給了一個肯定的回答。

“《影》最後的結局過於留白,給觀眾留下的想象空間太多了,但是並不夠震撼,其實是可以更加震撼一點的。”

“比如呢?”張一謀來了興趣。

其他演員也看向嶽關。

《影》的結局在他們看來是很巧妙的。

境州城在子虞的謀劃下被攻破,沛國實力大增。

而境州城被迫後,沛王沛良鳥盡弓藏,派殺手去殺掉已經身受重傷的子虞。

卻不料子虞反殺了刺客,還摸到了宮殿,準備刺王殺駕,自己當沛王。

關鍵時候,同樣被子虞鳥盡弓藏的境州跳了出來,反殺了自己的正主子虞。

然後境州殺死了子虞後,又弄死了沛王。

準備自己當沛王。

整個邏輯線是通順的。

影子到最後應有盡有。

但是實際上是不通的。

因為這並不是最終的結束。

田戰身為鐵杆保王黨,他為了救長公主青萍,沛良的妹妹,差一點就被楊平砍死。

他的忠誠毋庸置疑。

如果是子虞殺死了沛王,田戰可能還會效忠子虞,因為子虞是全體沛國人的偶像,也是他的偶像,當年他為了救子虞,也曾經力搏十幾名山賊。

但是主公死了,子虞也死了。

田戰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效忠一個影子。

境州連殺子虞和沛王後,並不能順利當上沛王,最起碼田戰不會放過他。

而子虞死後,田戰就是沛國軍方第一人。

田戰不服,就等於軍方不服。

境州的王位就坐不穩。

除非走出血海王宮的人,不是境州。

嶽關問了張一謀一句話:“子虞是沛國都督,就有自己從小培養的影子。沛王沛良的身份更尊貴,他的影子呢?”

張一謀沒有說話。

而其他演員仿佛被打開了一扇窗戶。

“境州殺死的,只是沛王的影子,然後沛王再反殺了境州?”王千原眼前一亮。

他喜歡這個結局。

畢竟他飾演的田戰是鐵杆的保王黨。

嶽關淡淡道:“不用把最後活下來的沛王到底是影子沛王還是真的沛王說清楚,這點可以留白,讓觀眾自己去猜,總比原來的留白強。”

嶽關這個提議其實是有些自私的,畢竟他演的是沛王,而境州是鄧朝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