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二更合一】 恩正並科……(第2/5頁)

寶乾帝笑問有什麽法子。

盛言楚揚眉高聲道:“每年科考皆出兩套考卷,分為甲卷、乙卷,一來可以應付突如其來的恩科。”

“科考到底是用哪一套考卷,不到臨考前誰也不知,包括出題考官,到時候擲骰子做決定,這樣還可以有效的減少考官泄題事件發生。”

“若這樣還不成,那就在科考到來之前出不定數題目做題庫,臨近科考前,再從中篩選一些作為科考題,剩下的則封存起來,作為恩科的選擇。”

寶乾帝聞之大喜,覺得此法甚好,點點頭又問吏部考功司頭目秦庭追的意見。

秦庭追窺著寶乾帝愉悅的神色,笑道:“盛大人此舉不錯,但這樣一來,前期投入科舉出題的人手就要增加…”

“朝中群賢畢集,這事好辦,考功司主事添一倍,翰林院庶吉士加十人。”

只要是皇帝想要辦的事,任何困難都是借口。

秦庭追笑容放大,拱手調侃道:“皇上著實偏心,臣數次找吏部尚書懇求尚書大人剝一些人給下官,大人總說皇上不允,瞧瞧,盛大人三言兩語您就同意了。”

寶乾帝微笑地擡手點向秦庭追所站的方位,朗聲說盛言楚所說的法子能解諸多問題,朕自是要予以支持,而你秦庭追上奏只是因為嫌吏部考功司事務雜多罷了,兩者怎能相比教?

秦庭追笑眯眯的客套幾句,君臣之間的氣氛十分融洽,立在左右的朝臣見狀,紛紛將目光投射到一旁笑而不語的盛言楚身上。

入朝為官三載,當年那個年方十六的商戶少年狀元早已不再稚嫩,短短三年而已,就一躍成了天子近臣,寥寥幾語便讓新帝應了科考出題的改革。

果真是一招天子一朝臣,他們再也不能拿往日的眼光去看那個曾經被他們瞧不上的商戶狀元。

-

科考出題政策頒布後,自然而然要增加相應的出題官,那些閑居在家的舉人們聽聞此事後,立即拿起書本。

鄉試和會試由京城翰林官和吏部考功司主事攜手推進出題,地方則是由衙門禮院。

衙門禮院對縣試和府試則放寬了選擇,人手可以從不打算繼續走科舉取仕的舉子們中抽選,院試要嚴謹一些,大多是從地方府學、縣學山長和教諭中選拔。

此詔令一出,大江南北驟起讀書風潮,都希冀著自己能被選中。

-

恩科鄉試結束後,總要給秀才們喘口氣,也要給地方舉人們上京的準備時間,因而恩科會試挪到了八月,朝廷安排好這一切後,這才開始翰林院的朝考和散館。

趙蜀這一批進士得知盛言楚幫他們爭奪了十個庶吉士的名額後,大為感激,一考完便有進士陸陸續續的來盛家拜訪。

盛言楚只招待了一回便以事務繁忙閉門不見,六月初,翰林院散館結束。

新的一批庶吉士進翰林院的當天,盛言楚和應玉衡等人在百花巷聚了一頓,席間來得多是他們這一屆的庶吉士,有些得幸留在翰林院做起編修或檢討,有些外放去了六部做起主事等官,還有些則出京去地方州縣當起縣令。

還在國孝期間,宴席上的酒杯均換成了清茶,但這不妨礙大家推杯換盞,幾杯後,感性的男兒郎哭得稀裏嘩啦。

“苟富貴哇!”裘和景一張開嘴照舊是跟銀子有關,抱著幾個如願留在京城的翰林官大腿抽噎。

裘和景是這一批庶吉士中年歲最小的人,他嗓子一嚎,坐上的男人們頃刻笑開,紛紛說他們在翰林院謙讓了裘和景三年,這回散館裘和景外放做官可就沒人再寬待他了。

裘和景抹淚,哭哭啼啼地說他們這一屆庶吉士算是史上以來最和諧的一批,說完朝眾人誠摯鞠躬感謝三年來的照顧。

一番肺腑之聽得盛言楚都不由熱淚盈眶,才撇開眼角的淚花,就見應玉衡和俞雅之等人舉杯走過來。

三人碰了杯,清脆的杯盞聲下,應玉衡咽下茶水,百感交集道:“你這又是何苦?”

俞雅之跟著嘖嘆:“官家和你關系匪淺,你若留在京城,厚祿高官指日可待,何必要求外放出京?”

盛言楚飲盡此杯,擡腿走到窗下小椅上坐好,不鹹不淡地笑了聲:“遠香近臭,我來京城買宅院時就本著這想法,做官亦是。”

兩人跟著坐到一旁,盛言楚睨了眼桌上喝至暈乎乎的同僚們,嘴角笑容稍減了幾分:“新的官家雖和我關系密切,但我若常常在他跟前晃悠,勢必會有小人暗戳戳的說我皇恩過甚,我雖是狀元出身,但為官之上並沒什麽大的成就,很容易傳出我德不配位的閑言碎語,與其這樣,不若我自請出京,屆時榮耀歸來,再承皇恩最是適宜。”

簡單來說,就是他如今在官場當中還是太稚嫩了,寶乾帝越對他好,他就會招至更多的嫉妒,於他而言,這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