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三更合一】 城東開分……(第4/6頁)

李蘭恪沉穩地道:“張爺爺當年上書請皇上冊封四皇子為太子而遭了皇上冷眼,爺爺不會走張爺爺的老路,從前就勒令李家上下都不許跟皇子們走太近,如若長孫谷真從了四皇子,想來這門親事成不了。”

盛言楚訝然,毀親要花不少銀子的……

李蘭恪忍不住笑:“楚哥兒,李家那點銀子還是能拿得出來的。”

得,盛言楚嘆氣,他白擔心了。

翰林院地處城南和城東交界的地方,當初朝廷將翰林院設在這裏主要是因為國子監在城東,翰林院是文官密集之地,放在官學附近最能激勵附近學堂的讀書人發奮學習。

和李蘭恪分開後,盛言楚就攏著袖子站在街口等著盛允南來接他。

秀濃事件結束後,盛言楚讓盛允南去奴隸市場買了幾個下人回來,其中就有會趕車的漢子阿虎,他每日上衙走路不現實,索性將院子後門打寬買了輛高頭大馬回來。

銀子他不缺,從金家坑來的幾萬兩夠他花兩輩子了,所以馬兒,車棚以及下人,他都力求買好的,一應辦齊全共花了三百余兩。

盛允南和阿虎趕著馬車過來時,附近私塾散學的書生目光紛紛投了過來。

翰林院出行的車轎一般都很簡樸,盛家大馬一駛過來,書生們頓時議論紛紛。

“誰家的馬車,真大…”

“盛翰林的。”

“盛翰林?他哪來的銀子?”有人酸不溜嘰。

“人家是商戶,怎會缺銀子?”

“他娘在甜水巷開了一家鍋子鋪,嘖嘖嘖,生意好到爆。”

“誒,那鍋子我去吃了,味道極為獨特,火辣辣的,吃一口就冒汗,嘴巴酸酸麻麻,可縱是這樣我那天就是舍不得放下筷子。”

“真有這麽好吃?”有人好奇,“你說盛翰林他娘開得鍋子鋪在哪來著?”

“在城北甜水巷子。”

“城北?哎,那太遠了。”

盛言楚讓阿虎趕車趕慢些。

“遠是有點遠,但滿京城也找不出比盛翰林他娘做得更好吃的鍋子了。”

有人開始回味:“他家燙得菜也不是什麽山珍海味,好吃就在鍋底,油汪汪的,又辣,吃一口就再也忘不了那滋味,嘖嘖嘖。”

“我來京城這麽多年,愣是吃不慣京城人做吃食時往裏邊放糖,甜的齁人一點都不好吃,還是盛翰林家的鋪子好,大口吃一頓,出了汗就回家洗個熱水澡,第二天起來精神好的不得了。”

“難怪王兄近些時日勤學苦練還這麽神采飛揚,原是找到了合心意的吃食。”

眾人哈哈大笑,被喚王兄的書生靦腆點頭:“國子監的食館飯菜我委實吃不慣,你們是沒吃過盛翰林家的鍋子,若是吃了定念念難忘。”

“只可惜鋪子開在城北,離得太遠,我不得空常去,若開在這邊,我平日裏多抄些書也要攢銀子天天去他家鋪子吃。”

幾人相視一笑:“聽王兄如此誇贊,我等倒咽起了口水,不若咱們跟著盛翰林的馬車一道去甜水巷子吃一遭?”

王氏書生迫不及待,小跑地追上盛言楚的馬車。

“走走走,你們是不知道一到夜裏盛翰林家的鋪子就坐滿了人,咱們若去晚了可就只能站在巷子裏吃了。”

“瞧他那饞嘴樣,將這份心思放在讀書上,何愁不能升到赤忠館?”

“得了吧,你還好意思說他饞,你且先擦擦你嘴角邊的哈溜子。”

那人下意識去擦,察覺同窗故意笑話他,當即紅了臉,眾書生捧腹大笑,一路歡聲笑語地往城北甜水巷子走去。

馬車上的盛言楚忍俊不禁,遙想當年,他和梁杭雲還有貴表哥吃不慣縣學的吃食,三人就相約往碼頭上跑。

碼頭離縣學緊趕慢趕要走半刻鐘,每每吃飽喝足他們總是會耽誤晚課,為了去碼頭吃點好的,他們仨經常被趙教諭拎在門口訓斥。

讀書時期的光陰有苦有甜,如今做官後再看到這群青春洋溢的書生,盛言楚百感交集。

“也不知貴表哥的院試準備的怎麽樣了,還有杭雲兄…”

盛允南坐在對面,輕聲提醒道:“舅老爺應該六月初會來信。”

盛言楚將視線從書生們身上收回,靠著車壁休息,聞言點點頭,忽道道:“記得幫我留心留心淮安府城來得信,六月春稅一結束,義父應該能清閑些時日。”

漕運總督兼四府三州,上半年經手的事最為繁多,衛敬上任時又恰好是春種時節,春種要水,衛敬須得天天在外監管四府三州的河道,唯恐百姓的春種出現問題。

忙完春種,衛敬要沿水路將春稅漕糧運往京城,頭一年上任,衛敬須得親力親為,不敢馬虎。

四府三州的到處跑,只為監稽收糧和督押糧船,等京城糧道盤驗沒問題後,衛敬才能松一口氣。

盛言楚清楚衛敬上半年的艱辛,故而不去打攪衛敬,半年時間兩人只通了一封平安信,如今轉眼六月到來,想來衛敬可以休息一段時日,父子倆也能好好的聊一聊了。